中交博雅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行业 > 人物 > 王笑京:开创智能交通......

王笑京:开创智能交通传奇

来源:发布时间:2014-05-29 00:00:00
导语:人物


        时代前沿

 

  高速公路出入口的自动识别终端,城市主干道上的交通显示屏——智能化交通图景如今已经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那时候,马车、驴车、拖拉机都在路上跑,中国的状况就是混合交通,走在路上还是“一看二慢三通过”的阶段,提出智能交通的理念在当时太超前了。对于当年发展智能交通的可行性,王笑京的同事、现任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顾问宋飞,心存疑问。 

  当时,国内产业界和学术界多数都对智能交通持观望态度。而恰在此时,王笑京却提出,要在我国建立一个国家级的智能交通研究中心。这让很多人感到不解。 

  王笑京的判断源自他对世界交通发展方向和脉络的把握。

 

 

杨秉正摄

 

  20世纪90年代初,智能交通的探索已在美国、日本、欧洲蹒跚起步,一场变革风暴正在各国酝酿。1994年,国际交通界专家将这一新的交通发展形式正式命名为智能交通系统(ITS)。同年10月,第一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 

  凭借敏锐“嗅觉”,王笑京从国外科技动态上注意到这一新的交通发展态势,同时“智能交通”这个崭新的名词也进入了交通部有关负责人的视线。 

  就在那时,借助交通部制定交通发展“九五”计划和面向2010年交通发展规划之机,以王笑京为代表的交通部公路研究院的专家们明确提出,要建设国家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中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1994年,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现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开始在其内部杂志上向国内介绍智能交通。 

  在交通界,王笑京被誉为智能交通“教父”。面对这一称谓,王笑京笑谈:“发展智能交通不是我一个人的决定,它凝聚着交通行业专家的集体智慧,尤其是老一辈科学家敏锐的战略眼光”。 

  王笑京回忆,有几件事,在智能交通初创时期,大家不谋而合。 

  “和十八、十九世纪不同,现代科学技术依靠的不仅仅是灵感。”王笑京说,“这里面要有引领人,他要有这个敏感。但是光靠这个不行,还要有大的环境,这是一个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1995年,交通部召开交通科技大会,时任国务委员的宋健应邀与会作报告。在报告中,宋健提及交通指示牌不完善让他“迷路”的一次经历。说到这里,宋健话锋一转“前不久我到欧洲考察,发现有一个系统能够解决这一问题。这个新的系统可以加载数字地图、定位系统,能够清晰地显示我的位置。” 

  宋健判断,这个系统未来将大有作为。 

  会后,王笑京找到宋健,向他求教。“现在,美国也开始做智能车路系统,它的未来前景如何,将会对交通领域产生怎样影响,你一定要对此进行持续的跟踪和关注啊。”面对老一辈科学家的谆谆教导,王笑京铭记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