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博雅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行业 > 人物 > 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

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记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曹根祥

来源:中国交通报 发布时间:2015-03-06 13:38:00
导语:曹根祥(左一)在施工现场指导作业。曹根祥(右一)向时任交通部部长张春贤(右二)介绍长江口航道整治情况。曹根祥(右一)在现场了解情况。人物简介1961年8月出生的曹根祥,是上海金山人,1982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他主持或组织的主要工程项目有: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整治建筑物工程)SW标段,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期工程(整治建筑物工程)NⅡA标段,宝钢马迹山矿石码头二期工程水...

 

曹根祥(左一)在施工现场指导作业。

曹根祥(右一)向时任交通部部长张春贤(右二)介绍长江口航道整治情况。

曹根祥(右一)在现场了解情况。

人物简介

1961年8月出生的曹根祥,是上海金山人,1982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他主持或组织的主要工程项目有: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整治建筑物工程)SW标段,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期工程(整治建筑物工程)NⅡA标段,宝钢马迹山矿石码头二期工程水工Ⅰ标段,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VI标段,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东海大桥VI标段,中船长兴造船基地1、2、3、4号船坞工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一期、二期、三期工程,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一期工程白茆沙整治建筑物工程Ⅱ标段,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工程等。

他个人1999年荣获“上海市建设功臣”称号,1999年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全国交通系统优秀科技工作者”,1999年荣获“严恺工程技术奖”,2004年被上海市政府授予“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称号,2006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自2001年他担任三航局总工期间,该公司荣获“2002年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优秀企业”、2007年荣获“创鲁班工程特别荣誉企业”。该公司还取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4项,国家级工法5 项,省部级工法14项,国家专利105项,其中发明专利41项,编写行业或地方标准12项,获得国家级优质工程奖、鲁班奖、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共计28项。其中他个人作为第一完成人的行业标准有1项、国家级一级工法有1项,他作为第一发明人的国家发明专利有1项,个人发表科技论文3篇。

在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航局)总工程师办公室,记者见到了正在忙碌的曹根祥。今年,他被交通运输部授予全国水运工程建造大师的称号。

眼前的他,看不到大师的任何光环。他穿着朴素,微黑的脸庞,高高的颧骨显得棱角分明,让人过目不忘。如果在工地见到他,会误以为是普通工人。自1982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军港建筑工程专业以来,他已经在水运建造领域奋斗了漫长而厚重的32载,而他的工人本色并没有改变。他的办公室风格也像他本人一样简单朴素,大量的图纸和各种颜色的铅笔是主角。

这是曹根祥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敢于啃硬骨头的“淡定哥”

曹根祥点起一根香烟,吸了一口后,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共同捏住。在烟雾袅袅中,他开始静静地叙述。但是,听不出情绪波动。32年来厚重的从业历史,被他几句轻描淡写的概述一笔带过。无论个中艰辛还是突出业绩,他都不愿意讲。他的故事,只好从别人的嘴里转述出来。

1982年8月,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军港建筑工程专业的曹根祥,加入三航局二公司大家庭。32年来,他从施工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为三航局总工程师。他的名字深深地刻在宝钢马迹山矿石码头二期工程水工Ⅰ标段、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整治建筑物工程SW标段、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期整治建筑物工程NⅡA标段、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东海大桥VI标段、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整治一期白茆沙整治建筑物工程Ⅱ标段、港珠澳大桥等一系列重大工程之中。

这个过程,饱含着曹根祥艰苦卓越的奋斗历程和他敢啃硬骨头绝不服输的性格。与他共同在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一二期工程中“战斗”8年的施友香,非常熟悉曹根祥的脾气秉性。

1998年7月,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一期工程开工,曹根祥担任三航局所承担Sw标段工程现场指挥。Sw标段区域的河床演变剧烈,分流口的施工工艺潜堤段、深水区的大规模水下高难度整平工艺合拢口施工等一系列挑战接踵而至。施友香告诉记者,在重重的技术压力之下,曹根祥具有“泰山崩而临危不乱、镇定自若”的大将风范,听不到曹根祥的任何叹息和抱怨,他看上去特别淡定,迎难而上,非要弄个水落石出。在他的率领下,大家不懈努力,组织科研技术攻关,攻克了诸多技术难题。通过建立GPS首级控制网,他成功开发“无验潮水下地形测量系统”,破解工程施工的首要难题——测量,在进行水下地形测量时无需验潮,且精度高,数据处理快,立即成图。他针对抛石基床进行大规模整平,采用抛石粗平、专门细平等工况,组织设计并研制了专用抛石整平设备,化解了潜堤段施工受浪高、流急、水深、平均有效作业时间不足总工作时间50%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在面临技术难题严峻考验的同时,曹根祥还要承受资源调配的重重高压。由于项目部是临时组织,没有人权物权等资源调配权,技术难度大、施工环境异常复杂,又需要多方支持,在沟通协调中,曹根祥面临的压力很大。“有时,他的观点与公司领导正好相反,而他依然不惧压力,据理力争,丝毫不考虑‘乌纱帽’的问题。”施友香表示,在一次次的挫折和困难面前,曹根祥依然淡定,从来没听过他的不满和抱怨,感受到的都是正能量。

当久经挫折的工程顺利竣工后,曹根祥同样表现淡定,从来没有欢呼雀跃或者手舞足蹈的激动表现。在同事眼中,他就像那些建成的重大工程一样,任凭风吹浪打,却岿然不动。

如履薄冰的忧患意识

看似平静,其实曹根祥的内心波涛汹涌。“曾经,干完一项重大工程,会有一种留下人生足迹的自豪感。如今,取而代之的是如履薄冰,希望工程能够平安顺利,不要出现安全事故。”曹根祥如是说。

虽然他没有明确说出内心的不宁静,但是透过他的行动,能够看出他对工程安全和质量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为了防患于未然,他的突出表现就是格外认真。

在工程技术方面,曹根祥的眼睛里揉不得一粒沙子。在听取汇报或者对重大项目进行技术决策时,他从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求特别严格。面对层层把关后的技术方案,他会认真研究,详细了解方案中的每一个细节,讲究用数据说话,严格审查图纸,还会在脑子里进行过程预演。

“这个习惯,他数十年如一日。”与曹根祥打交道20多年的三航局科技部总经理王何汇说,他的认真还表现在重视现场调查。在大家的心中,曹根祥的“根”像系在现场一样,不管周末还是节假日,只要需要,他总是“长”在现场。为了做好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二期工程的标书,他提早准备,精心备战。2012年春节正月初一,在别人一家团聚的温馨时刻,他却带领团队,沿着南通至南京的长江两岸进行密集踩点,用了两天时间,把沿岸的主要情况摸得清清楚楚。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为三航局的总工,曹根祥还对企业发展充满了危机和忧患意识。在前几年全国水运建设市场处于巅峰的时候,曹根祥就敏锐地发觉,传统的港航方面的建设市场将面临萎缩。于是,他开始迈出具有前瞻性技术储备的探索之路。

成功涉足海上风电项目,就是其中一个经典案例。早在2008年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建设安装项目招投标之前,三航局经过一年多的研发,在借鉴国外安装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安装体系,通过自主创新,解决了在水深10米的近海深水段实施海上整体吊装过程中风机整机与基础承台对接时的缓冲和精确定位等关键问题,拥有了风机整机运输和吊装的成套安装技术和设备。“这使得三航局在招投标中脱颖而出,成为首个进入海上风电整体安装项目的水运施工企业。”三航局市场开发部总经理许建华表示,如今,拥有12项技术专利的三航局,在国内海上风电项目中已实现遍地开花。

作为三航局核心竞争力的技术——挤密式砂桩工艺也得益于前期的技术储备。该工艺是一种在外海筑港建设中进行软弱地基处理的新技术。早在2004年,曹根祥就开始关注挤密式砂桩工艺研究。当时,该工艺在国内还是一项空白。为了打破日本的核心技术垄断,曹根祥组织成立技术开发小组,结合普通砂桩的施工经验,进行开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2006年,在洋山深水港区三期工程工作船码头工程续建的70米长段中,三航局首次在国内成功应用该技术。如今,这项拳头技术,正在港珠澳大桥施工作业现场大显身手。

“他是公司转型发展实现多元化之路的技术引领,功不可没。”三航局董事长、总经理方彦表示,凭借技术支撑,三航局近年来不断进入海上风电、海上桥梁、铁路、轨道交通建设等领域,实现转型发展。“港航方面的业务比例已由高峰时间的70%,降至目前的30%。”方彦说。

默默奉献的低调名人

在水运建设的圈子里,曹根祥大名鼎鼎。很多重大工程的业主都会钦点曹根祥作为项目经理,非他莫属。其实,这位著名的水运建造大师,对名和利表现得非常淡定。“投标时挂名,评奖时除名”是他的一贯做法。

有一件“评奖时除名”的事,让三航局副总工程师时蓓玲记忆犹新。这事还得从三航局独占鳌头的看家本领——“两根桩”说起。“两根桩”统一叫做大直径管桩,分别包括后张法大直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和前张法大直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俗称PHC管桩)。由于这两根桩相比钢管桩成本低、技术优,因此广受市场追捧。但是,由于市场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PHC管桩市场乱象频发。

为了承担社会责任,发挥技术优势,三航局决定,对大直径PHC管桩的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等进行“立法”,从而规范市场行为。然而,搞行业规范,需要完全从空白做起。曹根祥亲自牵头,担任该行业规范主编,进行专题策划研究和各种工艺的反复试验。当该行业规范快要画上完美句号的时候,曹根祥突然决定放弃主编名分。这个不可思议的决定让时蓓玲非常吃惊。“当时,正值全国水运工程建造大师启动前期阶段,其中的参选条件就是要主编过行业标准。由于他实力最强,业绩最多,是大家公认的候选人。然而,在这个节骨眼上,他的举动让人摸不着头脑。”时蓓玲说。

时蓓玲找到曹根祥,试图说服他更改主意,却遭到了他的强烈抵制。“不要说服我,少来这一套。”这时,曹根祥的倔脾气发作了,他的态度坚决,说一不二。最后,时蓓玲不得不放弃游说。她说:“由于参与研究的人非常多,而署名的机会又非常少。作为总工,他希望把扬名立万的机会留给年轻同志。”虽然曹根祥主动放弃了这个机会,但是最终还是获评全国水运工程建造大师称号,大家都感到很欣慰。

这只是一个例子。“在他担任总工期间,作为科技开发项目的组织者,他坚持不在成果奖励上挂名。”王何汇表示,自2001年曹根祥开始担任总工以来,三航局取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4项、国家级工法5项、省部级工法14项、国家专利105项,其中发明专利41 项、编写行业或地方标准12项,获得国家级优质工程奖、鲁班奖、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共计28项。其中,曹根祥个人作为第一完成人的行业标准有1项,国家级一级工法有1项,他作为第一发明人的国家发明专利有1项。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的坦荡君子

熟悉曹根祥的人都知道,他的性格具有两面性,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工作中的他,不苟言笑、脾气很臭。曹根祥特别尊重技术,他反复要求大家,在研讨技术问题时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要勇于独立思考,不要怕被嘲笑,更不要畏权。时蓓玲说:“他的脾气很倔,不留情面。最厌恶的就是做老好人,不提反对意见。”

作为总工,曹根祥也存在技术盲区。因此他虚心好学,随时随地进行充电。在进行技术讨论时,对不熟悉的技术问题他敢于亮明观点,有时也会发生争论。不过,一旦当他认识到自己观点错误的时候,立即推翻,从不以权压人,自欺欺人。但是,别人也休想欺骗他。如果工作出现失误,他会一脸严肃,毫不客气地进行批评。而私下里,他很随和,常常与同事们逗趣。

在施友香心中,曹根祥还是一位坦荡荡的谦谦君子。“他对事不对人,事过了无痕。”施友香表示,在他当上总工掌握权力以后,不会滥用权力,报复曾经给他制造过麻烦的人,他不希望成为别人的麻烦制造者。

只有一件事例外,就是要大家适应他的工作习惯。曹根祥是众所周知的工作狂,夜以继日、通宵达旦的工作状态基本上是高速运转,但是他的精神头特别足,从来不睡懒觉。他的电话经常成为“闹钟”,在别人酣睡的时候突然响起,他会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的宝贵时间,带领大家出差,赶赴工程现场。

在曹根祥内心,他的实际付出与应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仍有差距。他认为,自己的付出与老前辈对于工程的情结和辛勤付出相比,差距还有很大,他仍需努力。

由于长年累月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他的妻子和女儿虽然对于他舍小家为大家的坚持也有牢骚和抱怨,但是早已习惯,最终选择了默默支持。他的女儿从小就独立生活,现在更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在外独立打拼,很少与他见面。“现在想见女儿一面,得提前预约。”曹根祥苦笑道。

“他是一个很无趣的人。”施友香哈哈一笑说。除了工作外,他好像什么都不放在心上。他对吃饭、穿衣等物质享受一律不讲究,除了唯一的嗜好抽烟外,其他爱好都没有。曹根祥说:“我的业余爱好就是喝喝茶、聊聊天、散散步。我也想旅游,可是没有时间。”

■记者手记

最遗憾的采访

记者采访过很多业内人物,也采写过很多先进人物。但是,遇到如此低调的受访主角,不管怎么引导,也不愿意“上当”的,还是第一次。

刚接受采访时,曹根祥态度友好,积极配合,可就是不愿意多谈自己的心路历程和过去32年来的精彩华章。记者只能迂回,婉转地打听到关于他的一些故事。有些故事不是由当事人亲口说过,也没有了相应的心理状态,算是这次采访的遗憾。

采访完,对曹根祥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个是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令人敬佩。另一个是他具有的超级淡定的心理素质,也令普通人望尘莫及。我想,大师的炼成离不开这两个重要支撑点——超级淡然的出世精神和积极主动的入世态度。他所参与建造过的那些重要工程,如今回忆起来,变得不再陌生。那些工程,也似乎深深地烙印上他的个性和风格,有了灵魂和性格。

记者认为,曹根祥的精神和品质,只是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所有建设者风采的一个缩影,是中国水运建设领域中涌现出来的一颗最耀眼的“星星”。

愿这颗星照亮更多的人!

姜秋华

本版图片由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提供

本报记者 姜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