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望青:深耕桥梁,26年不断锐意进取
桥,跨越河流,迈过山谷,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而高铁桥梁的建造更是为我国高铁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每一座桥梁,从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到交付使用,无不凝聚着桥梁人的心血与汗水。每一个桥梁人,对桥都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而对于西南交通大学1988届校友,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文望青来说,桥梁,更让他别有一番体味。“桥梁不仅是我的饭碗,还是我的事业,更是我的生命和灵魂!”
文望青,湖北天门人,1966年出生,1988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桥梁专业,2008年12月被聘为教授级高工,2003年10月份起当任桥梁处副总工程师,现任铁四院副总工程师、中铁建大桥院总工程师,是国内铁路桥梁设计领域的知名专家,也是铁四院桥梁专业技术带头人和科技领军人物。
深耕桥梁,26年不断锐意进取
1994年,京沪高铁徐沪段桥梁建设面临着“在豆腐上插筷子,根基太软”的巨大难题,文望青通过现场大量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总结出深厚软土地区桥梁基础变形控制技术,打破了“长三角深厚软土地区是高速铁路建设禁区”的断言。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在该线路上成功实现了最高试运行时速486.1公里。
2021年建成通车的商合杭高铁裕溪河特大桥也出自文望青之手,这座桥主跨长达324米,是世界上最大跨度的无砟轨道高速铁路桥梁。这项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的建成,结束了火车经过大跨度桥梁时必须减速的历史,并以385公里的时速,创造了世界300米以上大跨径高铁桥梁的最高行驶速度。
从我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自主研究、设计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徐沪段桥梁开始,到如今建成通车的商合杭高铁裕溪河特大桥,文望青在高铁桥梁的漫漫长路上求索了26年,主持勘察、设计、施工了多座国家重大工程桥梁。其中,镇江京杭运河大桥、昌赣高铁赣江特大桥,代表了中国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技术的发展进步;长沙磁浮快线桥梁是中国首创中低速磁浮,实现了中低速磁浮交通列车环抱F型桥梁轨道“零高度飞行”。
26年的不懈深耕,文望青为我国高速铁路、大跨无砟轨道桥梁、重载铁路、中低速磁浮等桥梁技术发展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如今,由他主持设计建成通车的高铁桥梁里程累计已超过1000公里。
传道解惑,让专业知识通俗易懂
和文望青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他性情乐观,谦逊温和,经常笑容满面,没有一点领导的架子。
在设计过程中,每当年轻人遇到问题向他请教时,即使再忙他也会放下手头的工作,耐心倾听,然后一步步为他们释疑解惑。他还会针对这一问题发散扩展,举一反三,将一系列相关问题呈现出来,帮助他们彻底搞懂吃透。同事们都称:“和文总讨论问题,总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不仅如此,令同事们感受最深的,是文望青总能赋予专业知识更通俗易懂的表述。
2003年,京沪高铁镇江京杭运河特大桥提出采用连续梁拱结构,这也是首次在高铁中采用拱加劲结构。和设计人员进行项目讨论时,文望青打了个比方:这就像是两个人抬着一桶水,两人能力不同,既要各尽其才,也要讲究协调。所以,各自要费多少力?承担的比例是多少?这是我们设计人员要搞清楚的。
几十年间,桥梁的设计手段、桥型、边界条件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发展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文望青总能在其中找到规律,用简洁的语言解读高深的专业知识。前来找他请教的同事,他都会言简意赅、切中要害地进行解答。
能如此简练地总结问题根源,并且用更通俗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大概归结于文望青的好记性。每件作品他都精雕细琢,十几年前做过的设计、审过的方案、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思路全部印在了他的脑子里,在和他人的交谈中信手拈来,成为一本活生生的桥梁界教材。
乐在其中,热爱生活更热爱桥梁
生活中的文望青兴趣广泛,多才多艺,唱歌、登山、游泳、钓鱼都是他的拿手好戏。近几年,他还迷上了健步走,不仅坚持每天步行1-2小时,还经常鼓励青年同事们参与进来。“我们的设计工作,经常一坐下就停不下来,长期如此,身体是吃不消的,多运动,多出汗,让头脑短暂休息,工作上的压力小了,思路清晰了,效率会更高!”
在钓鱼上,他也有着自己的见解:等鱼上钩时,需要毅力和耐心;鱼上钩后,需要当机立断,果断提竿!“做人做事又何尝不是如此?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折磨,成功也许就是出自这样的坚守。”
工作之余,文望青除了去拥抱生活,也同样没有停止学习。或许当上了老总,有了二十多年的老资历,主管过大大小小项目无数,头顶各项荣誉与光环,对一般的桥梁设计师而言,已算功成名就。然而文望青却没有让这些荣誉与称号成为自己的负担与羁绊,仍然坚持学习,提高自己,并且把学习当做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当周围的人问起他时,他只是淡淡的说,“没有什么,就是乐在其中……”。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