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博雅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行业 > 人物 > 问题就出在这个避雷器......

问题就出在这个避雷器上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吕思敏 于品杰发布时间:2018-01-02 17:15:13
导语:李宝昌在技术比武现场。张广军 摄  “平时,同事们修东西、找器件都来我这儿。”华北空管局设备维修中心副主任李宝昌边说边打开了抽屉,只见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元器件,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在他眼里都是宝。 亲历从无到有  1982年,李宝昌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他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从小就喜欢参加各种科技活动与做手工。  大学毕业后,李宝昌参军并从事电子设备的机务工作。他曾因在大量电缆中精准找出...

李宝昌在技术比武现场。张广军 摄

  “平时,同事们修东西、找器件都来我这儿。”华北空管局设备维修中心副主任李宝昌边说边打开了抽屉,只见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元器件,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在他眼里都是宝。 亲历从无到有

  1982年,李宝昌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他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从小就喜欢参加各种科技活动与做手工。

  大学毕业后,李宝昌参军并从事电子设备的机务工作。他曾因在大量电缆中精准找出一个细小电缆头故障,解决了一个电缆技术难题而获得三等功,这也是他所在的部队第一次有机务人员荣获三等功嘉奖。

  1994年,李宝昌来到华北空管局,当时懂卫星通信的人很少,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2003年北京区域管制中心建设,李宝昌作为设备系统建设的骨干,带着7个人来到了这里。李宝昌说:“当时的北京区管中心可谓是‘一马平川’,空荡荡的机房里什么也没有。”几十根线缆都需要被整齐地捆扎好再放进槽道里,其他公司捆扎有机器,他们只能靠手工。“这是最基础的工作,但必须有人来做,而且要做好。”李宝昌说。

  2003年非典肆虐。“我们在机房里都戴着口罩,每半小时还要洒一遍消毒水。经常是早上8点干到晚上9点。”说起那段岁月,李宝昌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线。4个主系统,每个系统近100箱的线缆,每箱305米,总共10万余米长的线缆被他们一点点铺进槽道。这些线缆在北京区管中心沿用至今,没出现任何问题。

  2004年,北京区管中心顺利投入使用,这是民航空管系统第一个区域管制中心。从无到有,李宝昌不仅是见证者,更是亲历者。

  不放过任何细节

  作为民航专家库中的一员,近几年,李宝昌一直扮演着华北地区地空通信设备“救火队员”的角色。设备出现疑难问题,甚至厂家也拿不出解决办法的时候,找他准没错。

  2015年年底至2016年年初,由于频率重新配置,内蒙古蛮汉山甚高频台的一个频率出现了奇怪的现象,在某位置前后10千米左右的范围内,管制接收信号时有断续,技术人员长时间跟踪记录仍不能确定原因。

  经过了一个下午的细节研讨,李宝昌判断,问题可能出在地形地貌导致的多路径反射上。第二天,他们上了蛮汉山雷达站,依靠多年经验,他和同事对天线位置进行了改动,问题就此解决。

  不管是判断故障原因,还是找到解决方法,靠的都是他过硬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以及不放过任何细节的“强迫症”。

  2016年的冬天,天津市甚高频台站频率串扰严重,正当大家对此一筹莫展时,李宝昌立刻带领技术人员赶赴现场。只见他蹲下身,在天馈系统的避雷器附件上摸着什么。大家充满疑惑地看着他,李宝昌的脸上却露出了一丝笑意:“问题就出在这个避雷器上。由于避雷器遭到雷击损坏,已经短路,导致发射时信号泄露,最终造成了频率的串扰。”

  事后,其他技术人员问他怎么会想到是避雷器的问题时,李宝昌告诉大家,细节决定成败,排除故障不能漏掉任何一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