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时期的陆路交通
明代(1368—1644)正处于全球大航海时代到来之际,这是一个孕育新变和畸变的时代。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知识分子集结起来参政干政,搞社会讲学;市民商民矿工织工们罢工罢市、游行示威,道路景观迥异于前朝。但明统治集团长期推行最腐败最黑暗的宦官政治与特务统治,严重毒化了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与健康的社会心态,交通则在苦压下曲折前行。 【郑和下西洋盛况】 成祖时郑和七下西洋,把以文明与友谊为特色的中外交往推上了高峰。万历时开放海禁,恰逢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人东来,于是构筑了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海上丝绸之路。但明政府没有长期稳定的中外交往政策,因而“大航海”并未能给明王朝带来更多利好,倒是开启了东学西传、西风东渐的文化交流之潮。 【郑和下西洋路线】 陆路:东北/北方/东南/华中/西南/西北干线 明初水陆交通网,是在元人开辟的交通线的基础上恢复与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干线:首先是东北干线,从北京出发,通往辽阳,直达黑龙江口的奴尔干都司(庙街)。奴儿干都司对整个黑龙江流域与外兴安岭地区实行政治管理,这里设有两座大驿站。第二条是北线,从北京北上宣化,或北通内蒙、外蒙境内;或西去大同并河套以远,接通哈密以西。通往东南、中南和西南的道路则有:第一条是大运河并行线,从北京经天津下山东到江苏徐州,分道,一去扬州、苏州、杭州,通福州,另一通安徽之凤阳、合肥到南京,此线联通南北二京,尤为繁忙;或从合肥径直去江西南昌,南下过大庾岭通广州。这条大道,是明代贯通南北的主干道,元代以来就特名为“使节路”。另外,从北京南下经卫辉、鄂州、长沙、桂林去广州的中南大道,也很重要。最后,是从北京到太原的大道。在太原以远,有过黄河向洛阳、襄阳的南下线,此线向荆州、常德,转贵阳、曲靖至昆明,是明代通往云贵的主干线;有过蒲津去西安的西去线。西北去可以到肃州,通新疆哈密卫等地;或去青海西宁,再通往乌斯藏都司(拉萨);还可以越秦岭转西南去成都。明代由成都通昆明的大道远不及从贵阳通昆明的大道重要。 《万历野获编·入滇三道》称:从四川入云南的汉唐传统通道,这时“久已荆榛,仕人以至差役不复经由”了。原因很简单,当都城在长安时,经过四川南下昆明自然是合理的;都城在北京,经过山西、河南、湖南、贵州则更为便捷。但官与士和商不同,仕人与差旅不走的路,商人往还却是照旧的,在由蜀入滇的建昌至武定的传统通道上,仍有“商贾间走此捷径”。
上一篇:大航海时期的水路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