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润和:“暴走”在铁路线上
崔润和在作业。
5000步、10000步……内蒙古呼和浩特铁路局包头东一货场内,包头工务段地面检查组组长崔润和刚对道岔病害复核完毕,女儿便打来电话:“爸,你的腰刚好了一些,怎么又走这么长的路。”
每到秋季,经历了暑运和汛期的“大考”,线路开始进入疲劳期,病害频发。要想将这些危险一扫而光,就要全面掌握设备状态。为了掌握数据,保障铁路运行安全,崔润和带领工友们一步一尺地丈量,每天要顺着轨道至少走3万步。
“女儿天天在微信里监督我走了多少步。但每天从中午11点到第二天凌晨4点,4个‘天窗’,每个120分钟,将近5公里的路程,我们得开启‘暴走’模式才行。” 崔润和笑着说。
中午的“天窗”刚刚结束,崔润和一边啃着面包,一边往鄂尔多斯市赶。由于检查地点分散,崔润和每天都要在数个城市间穿梭,汽车对他来说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宿舍、食堂、办公室,每天在车上休息的时间多过在床上。
“记录,轨距加1,水平减2,轨向良好……”崔润和弯腰下尺,口中喊出了测量数据。5公里的线路,崔润和要下尺2000余次,常年高强度作业让他有着严重的腰肌劳损,常常不到一半就腰酸背痛。
“‘天窗’时间有限,我们必须在加快脚步的同时,保证快中有慢、粗中有细,走在故障前面。”崔润和道出了他的工作原则。
凌晨2点,崔润和准时到达作业地点,他早已习惯了黑暗、寒冷的工作环境。“晚上的工作更难熬,视线差、天气凉,但工作质量不能变!”崔润和不忘为工友打气,“轨枕湿滑,大家走路要小心,月底施工质量如何可就看咱们数据准不准确啦!”说完,崔润和走在最前面,继续弯腰、报数的无限循环。
潮气很快染湿了衣物和头发,呼呼的西北风让人如坠冰窖,电子道尺的显示屏每走两步就需要擦拭一下表面接近冰点的露水,每走一步都要和全身僵硬的关节对抗。
“天窗”完毕,崔润和坐在车里缓了半天才让冻僵的手指伸直,他掏出电话,上报了作业情况。此时工友们都斜靠着椅背酣然入梦,崔润和却掏出了笔记本设计着明天的“暴走”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