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博雅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行业 > 人物 > 朱宝林:十年心血化寒......

朱宝林:十年心血化寒冰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记者 杜爱萍 通讯员 董静发布时间:2017-08-30 11:50:36
导语:朱宝林参加学术会议。资料片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道路结构与材料研究中心分部门主任朱宝林,是我国冬季道路抗凝冰技术的学术带头人。近十年来,他与同事一道孜孜不倦,在冬季道路安全领域倾注心血,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成就,科研成果转化尤为突出,研发的抗凝冰技术先后在内蒙古等11个省(区、市)的30多条路段实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栏目专门报道了这项创新技术。  复杂环境中坚守现场  2008年1月中旬至2月初,我...

朱宝林参加学术会议。资料片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道路结构与材料研究中心分部门主任朱宝林,是我国冬季道路抗凝冰技术的学术带头人。近十年来,他与同事一道孜孜不倦,在冬季道路安全领域倾注心血,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成就,科研成果转化尤为突出,研发的抗凝冰技术先后在内蒙古等11个省(区、市)的30多条路段实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栏目专门报道了这项创新技术。

  复杂环境中坚守现场

  2008年1月中旬至2月初,我国出现了50年一遇的雨雪冰冻灾害,范围覆盖大半个中国。在这一复合性突发事件面前,我国的公路基础设施严重受损,人民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从那时起,朱宝林带领团队开启了冬季安全应急保障技术研发的征程。为了调研我国冬季冰雪形成机理,他们南至福建武夷山,北抵内蒙古乌兰浩特,东到山东莱芜,西进新疆乌鲁木齐,跑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为了优化调整抗凝冰材料的配方,他们以实验室为家,强忍刺鼻的气味和呛人的灰尘,仅沥青混合料试块就制作了好几吨。为了验证研发的设备与材料的性能,他们经常在冬季的夜间,冒着彻骨严寒坚守现场,一蹲就是几个小时。

  通过对路面凝冰机理及凝冰形成环境条件的试验分析,他和团队创新性地提出我国高速公路路面凝冰的环境条件标准。依据车速、路线特点等因素,建立了路面凝冰危险等级标准,通过对海量因子进行研究分析,对关键凝冰因子进行采集,建立了我国高速公路早期凝冰、团雾等气象预警系统管理平台。在此基础上,针对重大路面气象灾害,他们提出了高危路段凝冰、团雾等自动化处置技术实施方案。

  梅花香自苦寒来。2015年,朱宝林主持的西部交通科技项目“高速公路早期凝冰预警及高危路段凝冰自动化处置技术”荣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6年,他参与的“哈尔滨市抗凝冰沥青路面关键技术研究”荣获黑龙江省城乡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

  朱宝林所在的公路工程技术领域是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七个核心业务板块之一,也是重点培育的优势业务。为了支持学科发展,院里投入5000多万元设立了相关实验室,优先支持道路抗凝冰技术等相关实验室建设,并在怀柔实验基地和顺义实验基地为朱宝林团队预留了2000平方米的室内实验室和200平方米的室外实验场,为将来开展研究提供充足的条件。

  科研成果引入工程实践

  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评选组认为,抗凝冰技术推动了我国冬季安全应急保障技术的发展,提升了冬季融冰雪的创新理念,探索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冬季雨雪结冰是影响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抗凝冰技术首次提出了凝冰预警及自动化处置成套应用技术,使得道路冰雪处置变被动为主动,显著节约融雪剂的用量,从而减少融雪剂对环境的污染,大大提高了融冰雪效率,有效推动了我国冬季安全应急保障技术的发展。

  这项技术通过建立完善的凝冰信息采集系统,对高危险路段路面凝冰进行及时监控和预警,并采取有效的路面抗凝冰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由凝冰带来的不利影响,对解决高速公路冬季道路行车安全问题,降低交通事故率和减少交通事故损失,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意义深远。以云南为例,根据大理市公路管理处监控中心的统计数据,在安装凝冰预警及自动化喷洒系统后,楚大、大保高速公路由凝冰灾害导致的交通事故发生率同比下降60%。

  值得一提的是,朱宝林研发团队的科研成果转化意识较强,通过试验段、试点示范、示范推广三步走,将科研成果顺畅引入工程实践,取得了较好的应用转化效果。目前,凝冰预警及自动化处置设备在重庆、云南等地推广了40余套;抗凝冰改性剂在北京、云南、贵州等地共铺设试验路约9公里,实现产值近3000万元。

  2016年1月23日和2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及《新闻联播》栏目先后对夏蓉高速公路(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谢立大山隧道入口)应用凝冰预警与自动化喷洒系统进行了报道。报道播出后反响强烈,全国各地公路管理部门纷纷上门取经。朱宝林团队对此感到非常振奋,表示要在我国道路冬季安全保障方面继续开拓探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