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博雅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行业 > 人物 > 盛春德:村路愚公的“......

盛春德:村路愚公的“路上”人生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特约记者 陈晓光 记者 姜久明发布时间:2015-08-27 08:59:00
导语:盛春德和他的独轮车。由于长年修路,盛春德老人的指关节已经严重变形。盛夏窗外,艳阳、微风。片片浓绿中,仿佛能听到庄稼拔节的声音。在通往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闫家镇大张家村的村路上,路坦坡缓,车辆平稳快速地驶过。正在这时,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进入中国交通新闻网记者的视线:他推着两侧筐里装满土的独轮车,将土撒在路面上的小坑里,不平整的地方,用锹铲平……他便是已经78岁的盛春德。30余年如一日,盛春德往返于闫家...

盛春德和他的独轮车。

由于长年修路,盛春德老人的指关节已经严重变形。

盛夏窗外,艳阳、微风。片片浓绿中,仿佛能听到庄稼拔节的声音。在通往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闫家镇大张家村的村路上,路坦坡缓,车辆平稳快速地驶过。

正在这时,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进入中国交通新闻网记者的视线:他推着两侧筐里装满土的独轮车,将土撒在路面上的小坑里,不平整的地方,用锹铲平……他便是已经78岁的盛春德。30余年如一日,盛春德往返于闫家镇的各条通村公路上,顶风雪、冒严寒,挥锹抡镐,义务修路、清雪、刨冰,挥洒的汗水统统存入他的“道德储蓄银行”。

铲雪刨冰 手指冻残

一个小时后,满脸尘土的盛春德推着独轮车回到家。他顾不上洗把脸,就坐在板凳上,用小柳条编织在装土时磨坏的篾筐,左手还有点儿不太听使唤。“这手是冬天修路时冻的,现在落下了病根。”老人说,左手有两个手指冬夏都无法弯曲了。

每到冬天,由于雪大风大,路面能见度低,货车、客车速度快,有好多次车辆与他擦肩而过,车尾卷起的风经常给他带个趔趄。为了不给过往司机添麻烦,冬季清雪时,他午夜12点起床,1点多就到达雪阻的路段。“虽然天气冷,但是车少,干活快。等到早上车多时,有雪阻的地方或者坑洼不平的地方,已清理得差不多了。”盛春德说,干上一两个小时,眉毛、头发都染上霜花,成了“白胡子老头”了,手上的冻伤也更加严重。

不断扩大修路范围

2010年大年初二,下了一场大雪。盛春德凌晨两点就奋战在大张家村和中和村的路上。这段路是独眼道,过往的车辆没有错车的位置,他每隔30米挖一个错车位,整整苦干了六天三夜,村里的人和过往司机都感动不已。

去年夏天,盛春德推车垫路的时候滑倒了,腰病复发,在炕上躺了三四天。后来到医院检查,发现他腰椎间盘突出已经非常严重了,经常夜里疼醒。可是盛春德吃了几天药后,就又去修路了。今年春节前后,当地气温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盛春德凌晨1点多就出去了,回来的时候,出汗加上寒气,后背结了一层有半厘米厚的霜。

卢玉海在大张家村开了一个豆腐坊,每天早上三四点钟,就要往县里送豆制品。他说,雨雪天不用担心路不好走。越是这样的天气,盛春德出门越早,早早就把村里不好的路段垫平打通了。卢玉海说:“我家一年烧煤剩下的煤灰有20吨左右,有三分之二都被盛春德拉走垫在路上了。”如今,老人已将义务修路的范围扩大到了附近的三四个村子。

只要能动 就一直修下去

村民张民强记得,2014年开春的一天,盛春德从桦南县城回来,到阎家镇的一个拐弯路口时,发现这里堵了十多辆车。大雪堵路,结冰的路面溜滑,车辆说啥也开不出去,乘客们下车推也无济于事。这时,盛大爷走过来,趴到车厢底下,用镐一下一下地刨冰,等他站起来时,人们发现他的鼻子、眉毛、头发上都是冰渣,身上全被水浸湿了,冷风一吹,整个人变成了“冰人”。“把大家伙感动得不行,路人纷纷给他递各种东西,可老人家啥也没要就走了。”张民强感叹道。

盛春德总说:“自己修路,从没想过能获得什么荣誉,每次看见自己修整的路,车畅人欢的,就很高兴。只要我能动,就会一直把路修下去。只要能站起来,我就会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