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博雅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行业 > 人物 > 马健:云南交投集团怒......

马健:云南交投集团怒江美丽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来源:中国公路网发布时间:2021-12-08 10:54:51
导语:追梦人 马健,男,彝族,1981年8月生,云南大姚人,2004年7月参加工作,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现任怒江美丽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云南交投集团怒江美丽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马健 云南省山区桥梁设计的“云岭工匠” 马健一直在一线从事技术工作,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的工程设计经验,在桥梁技术方面颇有造诣,是云南省首座千米级桥梁的技术负责人,也是云南省的桥梁工程专家和技术带头人之一,其工作业绩显著。他...

追梦人


    马健,男,彝族,1981年8月生,云南大姚人,2004年7月参加工作,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现任怒江美丽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云南交投集团怒江美丽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马健


    云南省山区桥梁设计的“云岭工匠”

    马健一直在一线从事技术工作,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的工程设计经验,在桥梁技术方面颇有造诣,是云南省首座千米级桥梁的技术负责人,也是云南省的桥梁工程专家和技术带头人之一,其工作业绩显著。他从事桥梁设计工作16年,参与和主持了上百座桥梁的设计工作,基本涵盖了桥梁专业所有桥型,项目除遍及全省外,也在省外和国外有桥梁作品。其中主持设计了云南省目前最大的前5座桥梁——第一大的1386米主跨华丽高速金安金沙江大桥,第二大的1196米主跨保腾高速龙江特大桥,第三大的920米主跨永金高速江底河特大桥,第四大的780米主跨玉楚高速绿汁江大桥(初步设计),第五大的766米主跨香丽高速虎跳峡金沙江大桥,以及第十大的636米涛源金沙江大桥大跨悬索桥;420米主跨李仙江大桥等斜拉桥;310米主跨景洪黎明大桥,300米主跨景勐高速澜沧江大桥,265米主跨大永高速金鸡达旦河大桥钢箱拱桥等十余座大跨径特殊桥梁。

    其设计作品中不乏技术水平国际国内领先,有卓越创新,规模位居国内甚至世界前列的精品。位于通往缅甸和印度茶马古道上的龙江大桥是云南省第一座千米级大跨桥梁,也是亚洲最大跨径山区钢箱梁悬索桥;位于河口中越边界的红河大桥是云南省最大跨越界河桥梁,位于缅甸掸邦的滚弄大桥是云南省首次承担中国对外援助缅甸项目。

    虎跳峡金沙江大桥在世界上对悬索桥结构做出重大创新,为减少对陡峭岸坡的开挖和避免对桥下旅游公路的影响,取消一侧索塔,因地制宜的采用了766米跨径的独塔单跨地锚式悬索桥结构,是世界上最大跨径的独塔悬索桥。金安金沙江大桥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悬索桥。景洪黎明大桥为云南省最大的钢箱飞燕式拱桥。金鸡达旦河大桥为下承式钢箱系杆拱桥,跨径位于国内前三。这些作品获得多项省级优秀设计奖,其中龙江大桥荣获中国公路交通优秀设计项目一等奖。

    山区桥梁技术创新的践行者

    马健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在云南省首座千米级桥梁龙江大桥的设计中,面对千米级大跨桥梁这个桥梁行业中的高科技,他组织团队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开展技术攻关,攻坚克难解决技术难题,在国内山区大跨桥梁中首次采用了抗震性能更好的圆形塔和重量更轻的钢箱梁,国内首次在全风化岩层持力层上设置重力式锚碇。在虎跳峡金沙江大桥设计中,他创新性的开发了一种适宜于山区的桥型——独塔地锚式悬索桥,既减少了开挖又保护了自然环境,既降低了造价又节约了资源,得到一致好评,并且独塔地锚式悬索桥结构型式和滚轴式复合索鞍结构在世界上第一次采用,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此外,该新结构在主跨更大的玉楚高速公路绿汁江大桥中得到了推广应用。金鸡达旦河大桥为应对9度近场地震,在国内首次采用7000t超大吨位摩擦摆式减隔震支座和横向可变位达正负30cm的抗震型伸缩缝。同时,他努力进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与应用,因地制宜的创新设计了步履式顶推工艺特殊钢混组合梁桥,既响应了国家节能环保节约资源的要求,又满足了云南高地震烈度区抗震需求和山区施工需求,目前已建成50余座桥,总长超过30公里,取得了较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特大跨径、特殊桥梁技术团队的培养人

    马健注重工匠精神传承,热心于培养人才。十几年来通过勤于学习和实战练兵,依托着大量的山区大桥建设项目,培养了云南省唯一一个能承担特大跨径桥梁、特殊桥梁设计的专业团队。

    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新愚公”

    马健深入偏远山区,发挥自身优势助力脱贫致富。为了以所学帮助更多的人,马健离开昆明,奔赴国家深度贫困“三区三州”之一的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参与大滇西旅游环线怒江美丽公路绿道工程建设。他在担任怒江美丽公路公司总工程师期间,发挥技术优势进行技术管理和科技创新,有力推动了美丽公路绿道工程进展,助力于旅游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为怒江州整体全面脱贫作出贡献。怒江大峡谷地形陡峭,地质复杂,运输和施工条件较差,沿线环境保护要求高,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于悬崖峭壁和怒江之间建设一条窄窄的绿道,以往大桥和高速公路建设的经验、先进的航拍测量、标准化的设计、机械化的施工都用不上。
    面对困难,他继承了老一辈交通人吃苦耐劳的劳模精神,按照“因地制宜、因形就势”的原则,把先进的技术和土办法都用上,在合适的位置采用合适的结构,长达298公里的绿道,每一座桥梁、每一段路基、每一个驿站都是用脚一步步走下来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加快了工程进度,降低了造价,保护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