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博雅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行业 > 企业 > 中国重汽:携创新成果......

中国重汽:携创新成果“走出去”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张梦怡发布时间:2016-03-18 11:06:47
导语:  作为卡车行业的龙头企业,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重汽”)如何发力“中国制造2025”,让中国制造“走出去”?近日,中国交通新闻网记者走进中国重汽,实地走访并调研整车装备及发动机制造生产过程。  硬件水平与国际接轨  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中国重汽主动出击,坚持自主创新,全面启动“创新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开展“品牌、质量、效益升级年”活动,实现了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品结构的调整。  在章丘...

  作为卡车行业的龙头企业,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重汽”)如何发力“中国制造2025”,让中国制造“走出去”?近日,中国交通新闻网记者走进中国重汽,实地走访并调研整车装备及发动机制造生产过程。

  硬件水平与国际接轨

  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中国重汽主动出击,坚持自主创新,全面启动“创新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开展“品牌、质量、效益升级年”活动,实现了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品结构的调整。

  在章丘工业园,记者参观了MC发动机生产线、商用车生产线以及全国唯一的国家重型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中国重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发实验装备,整车装备及发动机的制造和试验能力已与国际水平接轨。”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魏安力表示,这将全面提高企业的技术研发水平和新产品开发能力。

  运输装备和制造企业实力的提档升级,将带动我国重型汽车整体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逐步实现重型汽车领域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2016年,中国重汽将继续坚持创新转型,深耕细分市场,走出一条质量、品牌、效益三赢的道路。”中国重汽党委书记、董事长马纯济说。

  软件水平稳中有升

  据了解,重卡行业的市场疲软使中国重汽在2011年提出“二次创业”,优化产品结构,全面提升产品质量。为此,中国重汽已与德国曼合作,相继建成了曼发动机生产线、车桥生产线、驾驶室生产线和整车装配线。

  有了强大的整车装备制造能力做基础,2013年—2014年,曼平台T系列重卡以及曼TGA的国产化车型——汕德卡全面进入市场,使中国重汽在重卡市场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改变了业内对重汽“自卸车、重载车很强、公路用车是短板”的看法。

  据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刘培民介绍,为给予用户最好的体验,中国重汽应用移动互联网、车联网、物联网以及大数据管理等新技术,打造“以用户为中心”的智慧重汽APP将于3月底上市,届时将为司机和用户提供更高质量“亲人”服务。

  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售后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得中国重汽抵御行业下行压力的能力也随之提升。2015年市场形势严峻,面对全行业自卸车大幅下滑52.5%、牵引车下滑10%的局面,中国重汽在曼技术产品的有力带动下,工程车继续保持绝对优势;牵引车实现逆势上涨,全年销售2.6万辆,同比增长23%。

  国际化成未来战略支撑

  据预测,在国家针对消费、出口、国内投资出台一系列稳增长措施的拉动下,商用车行业2016年整体需求仍将平稳增长,产品结构将会进一步调整。马纯济告诉记者,在这种新常态下,应用改革创新贯穿全年工作、用国际化来带动企业现代化发展。

  实际上,中国重汽早已迈开国际化的步伐,据统计,2015年,整车出口达2.7万辆,同比增长8%,连续11年位居国内重卡行业出口量首位。这些年来,中国重汽在国际市场上已从简单的卖车到建立售后销售服务网络,不断发展转变为在当地组装、进行产能合作。目前,中国重汽出口业务已遍布100多个国家,在海外有6个组装厂、300多名人员常驻国外并有1000多个网点,出口市场已成为中国重汽市场销量强有力的支撑。

  然而,出口的脚步也绝不仅限于此。“目前,中国重汽出口量达到整体销量的30%,未来还将超过50%或者更多。”马纯济认为,国际化将始终是中国重汽的发展重点,下一步还将大力建设国际研究中心,聘用国际人才,通过借助智能化、市场化、国际化实现更大的突破,预计2016年整车出口将达2.8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