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九 大通途--江西(南)昌九(江)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建设纪实
九月的南昌,稻花飘香,一派丰收的景象。驱车行驶在南(昌)九(江)高速公路上,平稳舒适,绿水青山一路相伴,别有一番景致。
由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昌至九江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办公室(简称昌九项目办)承建的南昌至九江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简称昌九改扩建项目)全长87.82公里,由双向4车道改为双向8车道,采取“两侧及单侧整体加宽为主+局部分离”的方式,批复概算65.24亿元。该项目起于江西省南昌市昌北枢纽互通北端,途经南昌市新建区、桑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九江市永修县、共青城市、德安县、柴桑区、庐山市,终于九江市七里湖枢纽互通南端。
被誉为“江西第一路”的昌九高速公路是江西省“四纵六横八射”高速公路主骨架网中第一射,也是江西省连接周边省份、加强对外联系的主通道,更是国家级新区——江西赣江新区崛起的有力支撑,此次改扩建受到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历经3年奋战,今年国庆节前夕,昌九改扩建项目主线将基本建成通车。“该项目的建成通车将极大地缓解昌九大动脉的交通压力,为‘昌九一体化’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对促进江西经济腾飞具有重要意义。”昌九项目办党委书记、主任黄智华兴奋地说。
勇于探索 以工业化促进装配化
昌九改扩建项目不仅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还具有建设起点高的特点。建设者不仅需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和坚持,更要在面对挑战时展现智慧和创新。
走进昌九改扩建项目预制构件制造中心,就像是一个小工厂。箱型涵、圆管涵、空心板梁、八字墙等构件分门别类,整齐排放在厂区,蔚为壮观!
“昌九改扩建项目自建设之初就立足新发展理念,以打造品质工程为目标。我们结合该项目‘改’的特点,提出‘推行工业化建造、让精细更纯粹’的理念,倾力打造预制构件制造中心。”黄智华说。
据了解,该预制构件制造中心距昌九项目主线不到2公里,占地300亩,规划有混凝土拌和区、钢筋集中加工区、预制构件生产区、产品存放区、污水处理中心、构件展示区、厂区道路、信息管理中心、工地试验室、工人生活区等十大功能区。
“预制构件制造中心要生产全线72%的梁板、84%的涵洞以及100%的小型构件,但全中心员工不到200人。”预制构件制造中心项目经理宋心琳介绍说,该中心通过大胆革新,打破传统施工和管理模式,使建设理念、管理、技术、品质等方面得到全方位提升。
在抓产能的同时,预制构件制造中心严格把控预制构件质量。
该中心从源头把控产品质量,坚持实行原材料动态管理,对每一批次的沙石料、外加剂、水泥等均实行严格检测,并根据试验数据,对配合比进行微调。同时,为确保原材料称量准确,预制构件制造中心定期邀请计量检测单位对称量系统进行检查调校,做到正负误差不超过0.5%。
“由于高度实现了自动化生产水平,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我们中心的产品质量得到了质的飞跃。像钢筋的拉直、裁剪、弯箍、网片焊接,以及箱型涵、圆管涵等构件的钢筋保护层控制,以及各类预制构件成品等,均达到了毫米级误差。”宋芯琳自豪地说。
与此同时,昌九项目办以预制构件制造中心为平台,升级自主创新研发能力。据昌九项目总监戴程林介绍,预制构件制造中心现有塑性混凝土自动生产、拌和楼智能监控、钢筋智能加工、模板自动装拆、智能喷淋养生、机器人自动凿毛、智能张拉压浆、构件身份识别、智能安全技术交底和智能视频监控等十大应用系统,技术人员自主研发项目4个,改进升级项目6个。
昌九项目办还探索资源+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模式。昌九改扩建项目将零散布局的构件预制场站整合为集约型管理,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产品质量,还整合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相对于同等里程的高速公路项目,昌九改扩建项目能节约场站建设临时用地200余亩,节约人力资源500余人,节约设备投入费用3800多万元。如通过装配化施工,昌九改扩建项目丁家大桥从拆除到建成通车仅用了2个半月,大大节约施工时间。
“昌九改扩建项目以打造预制构件制造中心为理念,推行装配化施工,探索工业化建造模式,为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黄智华说道。据了解,预制构件中心成立以来,其预制构件生产能力得到业内肯定,并吸引省内外同行观摩学习达6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