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人家烟里住 秋来乔口赏渔都(作者:路人@行者)
以汴河船运场景为核心,《清明上河图》刻画出北宋开封承平时期的繁荣景象。翻开历史书卷,人们总可以惊奇地发现,一个古镇或者一个城市的命运,无不与交通息息相关,交通决定着城镇是繁荣昌盛还是萧条没落——例如湘江沿岸的靖港镇、乔口镇等都是一个个最好的证例。“长沙十万户,乔口八千家。朝有千人作揖,夜有万盏明灯”,昔日之乔口,因地处三地(长沙、岳阳、益阳)四县(望城、宁乡、湘阴、赫山)交界、湘柳两水(湘江、柳林江)汇流处,得益湘江之尾、洞庭之始,是商运船舶停泊靠岸之地,素有“小南京”之说,在水运兴盛年代,一直内街商贾云集,外街车水马龙;湘江迤逦北去,团头湖波光潋滟,这里是一个交通发达、物产丰富、商贸繁荣、景致怡人的江南鱼米之乡。
从长沙市区往北,沿雷锋大道驱车一个小时,便可抵达望城乔口渔都。从古镇后街转入杜甫码头,一排排民居倒映于碧水之间。“树蜜早蜂乱,江泥轻燕斜。”诗圣杜甫进入长沙地区写的第一首诗就是《入乔口》。杜甫码头、杜甫客栈、渐源寺、百岁牌坊、新安益会馆、乔口巡检司等十余处遗迹正是历史留给乔口的印迹。从春秋战国部落生活的湖尾古遗址,到清朝诏赐的乔江书院;从敬供屈原、贾谊和杜甫的“三贤祠”,到乾隆御赐的百岁牌坊;历史文化的润泽,使得这个恬静的江南小镇,有了厚重的底气与张力。今日之乔口,以建设“秀美的水乡古镇、繁荣的商贸名镇、宜居的风情小镇”为目标,修十里长街、做百里水产、开千家门店、建万人集镇,正在打造以乔口-岭北为核心、以南洞庭湖区为基地、辐射三地四县、服务省会长沙,集商贸、旅游、文化于一体的省城乡一体化示范镇、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乔口是望城文明溯源之地。境内的团头湖遗址,距今5000年以上(新石器时代),有16处文化遗址,15处窑址,其中大量的磨制石器和陶片距今已有3000年以上历史。湖内有仙泥墩、塔山咀、樟木咀、黑公咀等48咀,有美女晒羞、河螺晒孔、兔子望月等自然景观,关刀山、熊虎山威猛突出,团洲、长洲静卧湖中。其美丽的传说,不胜枚举:相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飞渡洞庭湖时,发现团头湖山青水秀,环境优美,便停下来歇息,从其木屐上掉下一块泥土到团湖头中,便形成了今日的仙泥墩。乔口境内大垅围村原新堤境内的湖尾遗址是典型的春秋战国时楚国村落遗址。
青山碧水秋风,田园古镇人家。乔口为千年古镇,文化渊远。早在东汉时代,《前汉临湘县图》上即标注有“高口水”,即今日之乔口,可见形成集镇年代之久远。唐大历三年(公元768年)大诗人杜甫从岳阳溯流至乔口,进入长沙境,在这里写下了到长沙的第一首诗《入乔口》:“漠漠旧京远,迟迟归路赊。残年傍水国,落日对春华。树蜜早蜂乱,江泥轻燕斜。贾生骨已朽,凄恻近长沙”。从此,乔口声名远扬,引来无数诗人游访赋诗。明《一统志》载:长沙县九十里乔口镇有“三贤堂”(祀屈贾杜)和诏赐“乔江书院”。从古至今,一个地名沿袭至今,从无改动,就足以证明这个地名是一个老字号了。
乔口镇位于长沙市望城区,东临湘江,南与宁乡县接壤,西与益阳县毗邻,北与湘阴县隔水相望,商贸业幅射三地四县,境内水路可借湘江,陆路高乔大道、乔朱线等“四纵三横两桥一环”交错成网。在新规划下,乔口被纳入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区域,从区位上来划分,它处于“3+5”城市群的转接带,咽喉位置,湘西北要津。乔口距离长沙市区仅40公里,距离益阳44公里,宁乡36公里,湘阴24公里,湘潭60分里,株洲70公里,岳阳90公里,有京珠高速、长常高速、长永高速、上瑞高速与外界相连。乔口镇三面环水(湘江、撇洪河、团头湖),除面积10000多亩的团头湖外,还有青草湖、南湖、湛湖等大小湖泊池塘共近20000亩,是长沙市“百里水产走廊”的核心区。
请来乔口,杜甫之魂犹在;莫负渔都,游鱼其乐自知。伴随着炊烟袅袅,阵阵鱼香飘荡。草堂鱼杂、渔都火焙鱼、爽口鱼皮……走进乔口渔都,才知乔口是一座吃鱼、赏鱼、玩鱼的天堂。乔口早已对周围水域做好了全面的保护工作,赏鱼、钓鱼、捕鱼、购鱼、养鱼,让人走进鱼的天堂。
来乔口观鱼,方寸池中碧水静,且看龙门锦鲤轻。
来乔口品鱼,素汤一碗青间白,鱼香味浓正当时。
来乔口戏鱼,执竿弄饵荷花池,更赏鱼戏莲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