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盘山路
逢弯就急,一路左拐右旋,我终于到了山顶,回望山下,倍感惊讶。曾经网传的“最美盘山路”,就在眼前,骊山之巅。
四年前我出行到此,几乎捏着心慢悠悠摇上山顶,虽然只有十来公里山路,车行许久才能到达,坦言说绝对不想再上第二次,弯急,路窄,难会车,这便是那日上山所留记忆。
自2011年始,西安市二级网化工程项目将临潼区乡道斜仁路和171专线合并改造,在原路基础上设计加宽修建了这条连接灞桥与临潼的旅游线路,设计等级为二级,路宽8.5米,全长78.8公里。临潼境内22.9公里,起点仁宗街办红土湾,止曲江大环线,途经仁宗、骊山、斜口三个街道办事处及名胜古迹人宗庙。
2013年4月,路面及路基主体完工,交由临潼区交通运输局农村公路管理站管理养护,为打造这条旅游线路,提升景区形象,区公路养护单位在盘山道沿线修建了三座观景亭,为过往车辆、行人提供休息、观景场所。
站在观景亭边,眺望山下,城区略显遥远,山脚下的大唐华清宫却清晰可见,碧波荡漾的水中央似乎还在演绎长恨歌的悲欢离合。盘山大道串引而来的神话和传奇,不由人不想,不说。
顺道环绕而上便是骊山,关于骊山有两种说法:一说商周时期这里是骊戎国所在地,故名骊山;另一说是因骊山远看形似青马,便由此取名。
行至山顶便是仁宗庙,此处为骊山最高峰。“仁宗”是“人祖”的谐音,最初是称“人祖”或“人种”的,叫转音了,也就有了此名。周围群山环抱,山岭逶迤,地形险要,景色极具魅力。因蜿蜒的八沟九岭形似九条龙,人祖庙正好位于九龙相会之处,所以也有九龙峰之称。
以人宗庙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形成的众多奇异景观及民间传说无不与人类始祖——伏羲女娲相关联。“伏羲创八卦”、“女娲补天”、“女娲抟土造人”、“女娲伏羲人面蛇身”等传说,周围亦能找到相应的景观,这些来自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妙笔,使得人宗山更为神秘。
相传太古之时,洪水漫灭,生灵遭难,世间只剩下伏羲氏和女娲氏兄妹二人,他俩为了繁衍后代,向天祷告,愿结为夫妻。两人商议好将两扇石碾的一扇各自从骊山顶滚下沟去,若天作之合,碾合即结为夫妻,如天不允,碾不合,即不成婚。结果两扇碾扇巧合了,于是兄妹成了婚,生下了子子孙孙,从此繁衍了人类。如今每逢庙会,方圆百里的人们都会赶来,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亦有许多年轻夫妻来此祭拜求子。
在秦代,人祖庙叫做“始皇祠”。汉代,此庙又称作“汉露台”。唐代,人祖庙则被称作“大地婆父祠”。明清年间恢复原称“人祖庙”,古匾至今犹存。
盘山路绕行而过的骊山景区,更有诸多传说的古迹烙印。女娲补天,遇仙桥,拧拧柏的故事,秦始皇戏神女,鸡上架等。
站在休息亭边向东北方观望,跃入眼帘的便是西绣岭的老母殿,殿前有棵千年古皂角树。因树身隐约可见五官齐全、肥头大耳、龇牙咧嘴活灵活现的猪头,人们都叫它“猪八戒”,也有人叫“黑煞神”。凡来骊山游览者,莫不慕名寻趣至此,赏此奇景者笑乐而忘返。
下山返程走完盘山路,便是人人熟知的华清池。华清宫,风景秀丽,周幽王在此建骊宫,秦始皇时改为“骊山汤”,汉武帝时扩建为离宫,唐太宗营建宫殿取名“汤泉宫”,唐玄宗再次扩建取名华清宫,因以温泉为特征,又称华清池。其南依骊山,北临渭水,以温泉汤池著称。只因有此,周、秦、汉、隋、唐历代统治者,都视为风水宝地,为自己游宴享乐,或砌石起宇,兴建骊山汤,或周筑罗城,大兴温泉宫。
盘山路绵延在名山古迹之间,上有人宗,下有温泉,环山而上,千年文化和古迹遗风饱览无限。占尽天时地利的优越,创造人文美景,赏心悦目,行走其间,有时真觉得它是景非景,是路非路,天造地合。虽然地处家门口,也很难得多见,所以有一些真实的感动,网传之美并非虚言!当然,换个角度思量,如此盘徊曲折之路或有更多,更美!繁杂的人生世界,此处若无路,必在他处寻!但若选择了,身入其境又会怎样呢?只缘身在此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