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养路工”任同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大家好!
首先,我给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任同昌,来自闻名全国的“水晶之都”江苏省东海县,是东海县公路管理站的一名普通养路工,目前担任修补队队长。东海县境内有国道2条、省道4条,县乡村道总计1282条,总里程2680公里。我和东海县公路站80名道路修补、养护工友们肩负全县270公里国省干线,440公里县道的公路养护重任。
这几年,我成功研制发明了“移动式沥青炒盘、导热油锅、道路灌缝机、撒料机”等“四项发明”,这些机械具有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移动方便等优点,每年能节省近100万元的资金。后来,我有改造研制出大小20多件公路养护机械和施工工具,这些“新发明”,全部采用废旧的材料制作而成,操作起来简单、轻巧、耐用、省时、省力,很受养护工友喜爱。
凭借这些养护机械改良发明和多年来的辛苦努力,经过单位推荐、层层评选,我获得了全国最美养护工、江苏省十佳文明职工、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交通技术能手、江苏省交通系统劳动模范等省、市、县荣誉近30项。这些荣誉的取得,离不开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在成绩面前,我没有一丝的骄傲,我依然是一名普通的养路工。我热爱养路这份工作,我会继续扎根公路养护一线,勤恳工作、默默奉献,争取研发出更多更好的,实用、成本低廉的养护机械,向公路养护一线的工友们推广,让全国的养护工都能用上由我发明的养护机械!下面,我把我的工作情况,向大家做一个汇报。我的汇报分为两个部分:养护之路和四项发明。
【第一部分:我的养护之路】
我对养路有着很深的感情,对养路工有更深的感情。我父亲、我和我的女儿也是。祖孙三代都是养路工,我们是一个“养路工之家”。
我20岁就当了养路工,当年,最难养护的是沙土路,皮耙子一送一回,两手每天都会被磨出很多小水泡。这样枯燥的劳动,每天都要重复数千次。干养路工,最怕的就是遇到下雨天。雨天路上都是烂泥,水坑。一到下雨天,别人在家看电视、聊天清闲的时候,我就得顶着雨水,赶到养护路段去排放道路积水。雨后的沙土路,经过车辆碾压出现大大小小的坑塘,如果不及时修补,不仅坑塘会越来越大,而且还会给行驶在道路上的车辆和行人带来安全隐患。经过观察,我总结了一条经验:“必须在雨后3个小时内完成道路坑塘抢修工作。”这段时间是道路修补的最佳时机,填上沙土能较好地和坑塘四周相粘合,否则,时间早了或晚了,都难以修补好。
当一名养路工容易,要做一名合格或优秀的养路工不容易。为了提高养护技术,我向养护师傅请教,自己买书籍资料,不断学习,刻苦钻研新业务,千方百计地把“责任路段”养护得“舒舒服服”,整理得“漂漂亮亮”。
平时的工作中,好多次遇过不被人理解和被人辱骂等委屈。1986年的一天,有一条柏油路路段出现破损,我和几个同事赶到现场,设置好“前方施工、减速慢行”标志牌后,烧起大锅煮沥青,开始修路,修补好一半路的时候,一辆小轿车直接闯了过去,沥青溅到了车身上,车主怒气冲冲地下来责怪我们,要求赔偿,还说要告我们。我自掏腰包给了那人50块钱。同事们都很不解。我说:“他有错,这是事实。可他的车子被溅上沥青不好清洗,心里窝火也是正常的。”
2012年8月,一场台风过后,部分路段行道树被风吹断横在路面。我带队直接赶往险情发生地,把被大风卷到的树木用绳子固定起来,结果一个不小心,被狂风吹倒在地,手背被地上的石头划出一道长口子,我简单包扎下,继续坚持,一直到凌晨1点多抢险结束。2013年夏天的一个深夜,狂风暴雨使236省道双店段数百颗树木倒断,造成交通受阻。我接到道路抢险任务,赶到现场进行处理,好几次差点被倾倒的树木砸中身体。那一夜,狂风越刮越大,暴雨越下越猛,身上的雨衣穿不住了,我就脱下继续干,鞋里灌满了泥水,就倒出来后再穿上,还是继续干!
后来,加入养护队伍的同事越来越多,我们单位就成立了专门的道路修补队。天气最热的时候,也是修补道路的最佳时期,我就顶着近40度的高温,带领工友抢修道路。时不时还被沥青油料烫伤。有些工友们因为长时间吸入沥青气味而中毒。穿在鞋里的双脚,也常常被路面高温烫得刺骨地疼痛。每到冬天,我的双脚都要蜕掉一层皮。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坚持着,养路、护路、修路,我一直在路上,尽管困难重重,环境恶劣,但我无怨无悔。
【第二部分:我改良的养护机械四项发明】
在工作之余,我总是想,时代进步了,养护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就这样,我开始把目光和心思“盯”在养护机械的创新与研发上。
单位以往购买的小型养护机械,虽然好用,但价格非常昂贵;购买价格便宜的养护机械,用起来又复杂不方便。于是,我萌生出改造现有老式机械的想法,结合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闲下来就与工友们围在一起琢磨商量。除了白天在路上养护,我业余时间基本是在车间里,围着各种设备、画着草图,天黑了也不回家。在院子里的废机器堆里,扒拉些旧铁皮、旧轮胎、旧箱子,根据设计想法,切割、焊接,改装的机械不好用就重新修改设计,重新改装机械,一次次改,一次次试。
有些人看到我这样“痴情”机械创新与研究,便说起风凉话来:“穷折腾、瞎摆弄啥呀,是吃饱饭撑的吧……”面对冷嘲热讽,我没有退却,我只想为单位多做点贡献,为工友们解决公路维修中的技术难题,减轻工友们的劳动强度,提升工作效能。”为了让我能拥有一个更好的技术研发空间,2010年,东海县公路站专门成立了“任同昌工作室”,激励我不断创新发展。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过去县乡村公路先是土路,后来是砂石路,现在就连村里都铺上水泥路了。由于道路地基、超载、质量等多种原因,致使刚铺好的路面上又出现一个个坑塘。一个10公分多深坑塘,就能将摩托车卷倒,能将小轿车轱辘撞坏。如不及时修补,对道路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
以前,铺这样的大大小小的坑塘,要到沥青厂去炒一锅上万元的砂石来补几米或几十公分的坑,真是大材小用了。我发现,单位购买的小型养护机械虽然好用,每台几万到十万,价格太高,中看不中用。于是,我就开始琢磨修补坑塘实用的机械来。在钻研发明这些机械时,以现场实用为标准,哪个地方不好用,改哪里,不断调试,直到成功。
【“移动式沥青炒盘”是我的第一个发明。】
乍看,就是一个手扶拖机上放上铁方块的一个盘子。然而它就是可移动的“炒拌车间”。它主要用于及时抢修路面坑槽等病害,在小修保养作业中发挥主打作用,具有流动、轻巧、节能的特点,使用木材或煤炭做燃料,可就地利用沥青废料进行拌合,实现资源再生利用。炒盘机的车轮来自于报废清扫车的轮子、炒盘是由卡车铁皮焊接而成、烟囱用的是旧不锈钢皮,连固定用的钢筋铁柱也来自于旧机动车的尾部保险杠。部件虽然普通,甚至有些简陋,但并不影响它独特功效的发挥。
传统的沥青补路作业,需要在沥青厂将沥青炒制完毕,再用拖车拖到路面,费时费力不说,沥青还常常因为冷却无法使用造成浪费。而我发明的移动式沥青炒盘能够根据路面破损程度,现场按需炒制,节约人力物力,避免浪费。假设某路段出现坑槽三个,距离养护工区8公里,照过去方法操作。计划使用 8吨沥青料,运输成本600元,总计成本4400元。用我发明的移动炒盘及时利用部分清理出来的沥青废料当场进行沥青炒拌,迅速修补。节省了沥青废料运输费,减少了机械费,人工费,每年为单位节约养护费用近30万元。
【养好路,不能用职工的健康作为代价。】
我发明的“导热油锅”代替“人工烧油”,就是考虑到“人工烧油”产生的废气对工人的危害。发明先进实用的施工工具,就是为了更好的安全生产,更重要的是关爱养路工的身体健康。以前,灌缝施工中使用市场购买的大铁锅熬油,熬油不均匀,火大火小不好控制,火大了起明火,火小了熬不化油,又不环保,对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伤害。
导热油锅,温度再高,锅底的沥青也不会烧焦。它主要用途:是在修补路面现场能将固体沥青熬成液体沥青。仅从外表看,上面是一口普通的大铁锅,下面是生火的炉灶。可这个锅是双层的,中间被密封起来灌满了导热油。两层铁锅通过中间导热油的热量传递,沥青受热更加均匀,着火、烤焦的问题一下子解决了。“导热油锅”已经成为东海养路工作的“必备品”。我研制出的导热油锅,是利用液化气燃烧,自动阀门放油,又安全,又环保。它灌缝施工中使用又方便,不仅可以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养路工的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
以前使用的大铁锅一锅产出导热油200斤左右,现在的导热油锅每锅产400斤左右。如有2公里路面需要灌缝作业,在以前需要熬制10锅沥青,需要7.5小时,2个工人配合才可以完成。现在使用导热油锅进行烧制,只需5锅,4.5小时左右,1个工人即可操作完成。不仅节约时间,更节省人力,更重要的是工人的安全得到了保证。
【养好路,不但要让路及时通行,更要路面平整好看。】
我发明“灌缝机”,替代“手工灌缝”,就是实现灌缝美观的先进工具。在以前的道路灌缝作业中,养路工采用铁壶灌缝方法,修补效果差。很多道路养护单位购买了价值数万元的灌缝机械,但在实际使用中因断缝不规则,既浪费灌缝材料,又费时费力。我经过琢磨,设计了多种规格的马蹄形推把,能够准确根据裂缝大小,推入适量的修补材料。有的养路公司花好几万元买的机械至少要两人同时作业,我发明的灌缝机只需一名工人操作,灌缝又快又严实。
以前,在灌缝作业中使用的器具是铁壶,灌缝1公里路程需要6个工人花费一天的时间。使用道路灌缝机,同样的作业任务,只需要2名工人即可完工。道路灌缝机,集实用、低碳、环保于一身,体积小巧、操作简单、移动方便、造价低廉,灌缝平整度和宽度可以灵活掌控,特别适合公路养护施工的沥青灌缝作业,在实际应用中道路灌缝机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和施工质量,受到养护职工的一致好评。怎样才能在冬天路面温度低情况下提高灌缝效果呢,经过多次试验,我在灌缝机前面加装喷头,用于加热路面,沥青和路面就能结合得很好,提高了灌缝质量,低温度灌缝难题迎刃而解。
【养好路,既要省料,又要省工,“撒料机”替代原始“铁铣撒料”。】
以往,养路工在对公路裂缝进行沥青灌缝后加铺一层沙石料时,普遍采用人工抛撒砂石料,之后用铁铣铲平或车辆自行压,但实际效果不整齐又不美观,还往往造成路面污染、材料浪费。
我研制出的撒料机,箱体盛放的石子石料,用它来抛洒石料,不仅准确而且均匀,还具有操作方便的特点。 撒料机是仿照播种机改造的。改造后的箱体盛放的“种子”变成了石子石料,用它来抛洒石料,不仅准确而且均匀,还具有操作方便的特点。克服了以往手工或者铁锨大面积抛撒砂石料,造成浪费材料、污染路面的缺陷。仅这一项每年节约材料近10万元。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还需努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秉承“铺路石”精神,甘当一块铺路石子,不畏艰辛、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为江苏省、为全国的公路事业贡献自己更大的力量!
我的汇报就到这里!
谢谢大家!
上一篇:货运"小女子" 机坪"大作为"
下一篇:高速公路上的“发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