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博雅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 新闻 > 从砂石路到智慧养护,......

从砂石路到智慧养护,新疆公路70年蝶变背后的守护者

来源:中国公路网发布时间:2025-11-24 14:41:50
导语:路,是奔腾在新疆大地的经济血脉。养路人,则是这血脉的守护者。他们以汗水浇铸坦途,用匠心保障畅通。作为发展的受益者,他们亲见家乡因路而兴共享振兴硕果:作为时代的见证者,他们亲历戈壁化通途,见证天山南北共赴繁荣。“公路运输是新疆经济的主动脉。地处内陆、面积广袤、三山夹两盆的独特地理环境,决定了新疆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公路经济。没有公路建设的发展,没有公路的现代化,就没有新疆经济的现代化。”——1998年...

路,是奔腾在新疆大地的经济血脉。养路人,则是这血脉的守护者。他们以汗水浇铸坦途,用匠心保障畅通。作为发展的受益者,他们亲见家乡因路而兴共享振兴硕果:作为时代的见证者,他们亲历戈壁化通途,见证天山南北共赴繁荣。

“公路运输是新疆经济的主动脉。地处内陆、面积广袤、三山夹两盆的独特地理环境,决定了新疆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公路经济。没有公路建设的发展,没有公路的现代化,就没有新疆经济的现代化。”——1998年8月21日《新疆日报》刊发的社论《新疆公路建设的里程碑》曾这样表述公路运输对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之初,公路基本以简易的砂石路为主。历经70载沧桑巨变,如今,“疆内环起来、进出疆快起来、南北疆畅起来、进出境联起来”的宏伟蓝图正逐步化为现实。独库公路、伊昭公路、S21阿乌高速公路等“网红公路”的崛起,不仅引来了如织游客,更强劲拉动了沿线经济。当“交投蓝”融入国道的经纬,当“养护红”点缀省道的纵横,新疆交投的养护人,既是路网蝶变的见证者,更是交通动脉的守护者。他们以行动诠释着一个深刻的逻辑:守护发展的人,终将在发展中看见自己的模样;丈量道路的人,终将在道路延伸处遇见更辽阔的天地。这,是守护的意义,亦是新疆交投人写给未来的诗篇。

▲新疆交投养护集团管养的G3012线吐和高速K145~529段 闫志鹏 摄

“远方客人的笑容,就是新疆最好的名片。”在“中国最美公路”独库公路开通前夕,养护集团伊犁养护中心蜂尼管理部的养护人早已奔忙在省道315线上。管理部管养的二级公路省道315线K88+968~K169+179段,地处伊犁河谷尼勒克县,是连接唐布拉、乔尔玛及独库公路的“景观走廊”。

随着旅游季来临,如何让管养路段路域环境持续提升,是每位交投养护人肩头的重任。他们轮班清理沿线抛洒物,确保道路洁净安全;修剪杂草、疏通边沟,让草原风光一览无遗;维护交安设施、张贴反光膜,让夜间行车安全无忧。每一次弯腰捡拾垃圾、每一次精心整修边坡,都承载着一个朴素的愿望——以整洁的环境和周全的保障,回报远道而来的每一位游客,不负他们对新疆的每一份期待。

“这条路比我手机里的照片还漂亮!”“那是!”管理部刘本君正带着远方来的客人,驶过自己管养的省道315线路段。语气里藏着不易察觉的自豪,“我们天天‘梳洗打扮’它,就为远方的客人看得舒心、跑得安稳。“每当听到外地游客夸我们新疆美时,身为新疆人的我们就倍感骄傲。要是他们再夸这里的路好、路美,那我们这些常年奔忙在路上的养护人,就更有面子了!” 

▲托克逊管理部养护人员正在开展汛期隐患排查 詹晓旭 摄

2024年,全疆累计接待游客突破3亿人次,旅游收入达3552亿元。当“交通+旅游”的画卷徐徐铺展,一直在路上的交投养护人既是流汗的“铺路石”,也是含笑迎客的“迎客松”。他们以新疆人特有的朴实,张开胸怀欢迎五湖四海的游客,用新疆人特有的坚毅诠释:只要路在脚下延伸,责任就永不停歇。

“现在有了高铁、飞机,还需要维护公路吗?”面对这样的疑问,养护集团托克逊管理部的养人员抹了把脸上的汗水,指向不远处正在通行的货运车队说道:“你看那些满载牛羊、棉花的卡车,还有拉着光伏设备的特种车辆,高铁装不下、飞机运不起,他们怎么办?”

如今的新疆,银鹰划过长空,铁轨贯通南北,阿勒泰、喀什、哈密的旅游专列满载欢声——路网越织越密,速度越来越快。然而,车轮之上承载的,远不止货物与游客的期冀。在雪山草场的褶皱里,在偏远村落的炊烟中,公路,始终是托起柴米油盐、药品燃料的“平凡生活”,也是经济血脉中最坚韧的一脉。

秋风裹挟着砂砾掠过戈壁,托克逊管理部的养护人员早已严阵以待,在G3012吐鲁番至和田高速公路甘沟路段,有条不紊地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连接中亚与南亚的核心通道之一,甘沟路段堪称G3012线吐和高速的咽喉之地,然而近年来,区域地质构造运动频繁,季节性降水集中,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和水毁等地质灾害多发,造成交通中断,养护任务艰巨异常。

“据说,在全长约2500公里的天山山脉当中,甘沟是有明确记载的延续使用最久的天山通道。”管理部负责人依力哈木的目光扫过头上的岩石,与徒弟张俊伟说道。“这沟的脾气越来越大——夏天滚石,冬天冰溜。”他直起身继续道:“你看远处,天山胜利隧道全线贯通,S21阿乌高速与乌鲁木齐西绕城高速交会,新路建设越来越快,越跑越远……”

“那这些老路怎么办?”张俊伟不禁问道,依力哈木笑了: “老路更要好好养护!让后来人走走我们护过的路,摸摸这些石头,无论是当年的驼队还是我们这些养路人,都是活着的天山史记啊!”他灌了口水,望向盘旋的苍鹰,“至于新路,等它们全通了,我们就站在这山头看——看旅游大巴载着欢笑钻隧道,看新鲜瓜果顺着平路出天山。到那时候啊,我们流的汗,就陪着新路一起飞喽!”

老路是根,新路是翅膀。从1949年仅有3361公里简易公路,到如今全疆公路总里程达23万公里;从人挑肩扛的养路道班,到配备热再生设备、智能预警系统、无人机巡道等现代化机械的养护管理部,新疆公路养护事业与自治区发展同频共振。当新疆从“通道经济”向“枢纽经济”跨越式升级时,交投养护人始终用“为大美新疆固基筑道,让大漠天山交流融通”的初心,守护着边疆发展的根基与脉搏,期盼丝路明珠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70年来的沧桑巨变,变的是疆内不断延伸的路网里程,不变的是“人在路上,路在心上”的满腔赤诚;变的是日新月异的养护技术,不变的是“甘当铺路石”的血脉传承。新疆交投养护人将以“开路先锋”之姿,锚定交通强国目标,持续推动养护技术革新:用物联网监测系统实时感知道路“脉搏”,让预防性养护跑在病害发生前;借新技术、养护设备,为绿色交通注入低碳动能;以“交通+”融合思维,让公路不仅是运输通道,更成为串联景区、激活乡村的发展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