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博雅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 新闻 > 另辟蹊径的泰山登山攻......

另辟蹊径的泰山登山攻略

来源:发布时间:2014-08-14 10:10:00
导语:泱泱华夏文明,储藏了太多关于五岳之尊---泰山的记忆,几乎贯穿我们启蒙至大学教育的始终,仅仅关于泰山的成语就有几百甚至上千个,幼时读杜甫的《望岳》,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五岳之尊--泰山充满了景仰,长大之后读《孟子 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更是对夫子何以生出如此感叹充满好奇,泰山何以能小天下?也许登上泰山就会解开谜底吧!

 

第一站:桃花峪

  桃花峪在泰山西北麓,乘汽车顺迎宾大道行至长清与泰安交界处的马套村北拐,即可到达;再从桃花峪东行,便又到了一处景点,亦是以桃花命名,叫桃花源,桃花峪—桃花源—岱顶这一段秀丽灵透的以自然风光为主的景区被称作桃花源景区。

  景区的入口处,有一座小小的元君庙,是古时为方便当地百姓进香而修建的。小庙修于何年,无需太关心了,只是庙中的一块残碑,依稀可辨“万历三十二年”字样,不知这是创建还是重修的年代。而庙中的两棵古树,一松一柏,却是分外地苍老,好似在努力地证明着这座古庙不同寻常的历史。

  相传,古时桃花峪的桃树很多,从山坡到山顶,早春3月至4月次第开放,红成一片,因此古人又称此地为“红雨川”,大概是取唐代诗人李贺“桃花乱落如红雨”的句意。元代炼师张志纯很看重这里,有诗《桃花峪》云:“流水来天洞,人间一脉通,桃源知不远,浮出落花红。”乾隆皇帝来泰山,自然也不会错过游桃花峪,曾有诗留下:“春到桃花无处无,峪名盖学武陵乎?五株不见苍松老,半点何曾受污涂。”这末一句写得好,桃花源景区可贵之处就是它自然清纯、玲珑精致而极少人为的破坏或加工,完美地保存了天成的情趣。

  来到桃花峪,第一印象会感到这里不是泰山——既无险峰又无苍岩,山是那样青,水是那样宽,举目四望,山光水色融为一体,灵石异花相谐斗趣,俨然一幅江南山水的情调。是的,桃花源景区的特色就是“秀”。如果说泰山的其它景区是一群彪悍的汉子的话,那么桃花源就是小鸟依人的娇娃,她是泰山最为细巧、最为传神的所在。

  桃花峪两侧山峦起伏,树青草茂苍翠欲滴。峪北有降福山,山上怪石丛列:象鼻石、老鹰石、棒槌石、蹲猴石……山东南有平地数亩,是“云台庵”的故址;山西北有吴道人庵故址,庵在青天峪源头,三层递进而上,依稀可见当年的规模。现在这里殿宇已倾,瓦砾遍地,断碑仆碣隐于荒榛之中,颓墙残垣空立苍岩之上,再也看不到它当时的兴盛。然而,仍有游人喜欢到这里来,因为这里自然风光依旧美好:碑虽倒字依然可读,泉虽塞水依然甘冽,残墙颓垣更使人多有所思。或许这就是人们常称的“废墟美”?是的,这种美会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岁月变迁的力量。

  继续前行,溪中有三潭相连,最大者称为“龟湾”,湾旁有巨石似覆舟,又似倒扣的元宝,旧时称“石舟”,今叫“元宝石”,其实,元宝石在古代并非伏扣在这里的,据说有一年山洪暴发,山水掏空了巨石下的沙砾,巨石被冲到了,它才成了现在的样子。

  再往远看又有梯子山,因远望如云梯百级而得名。梯子山下有竹园。更远处又有核桃园、海眼、牛角洞等古时命名的景点。

(图/@泰山悠游 文/@人缘泰山)

第二站:彩石溪

  桃花峪溪中之水源头甚长,有三路来水:一是月观峰之北的上桃峪来水,另一是沐龟沟来水,再是龙角山的雁群峪来水。3条溪水汇至桃花源,合而为一,因此桃花峪溪水不仅平时水量大,就是逢旱年亦不断流。这在泰山是很难得的。宽宽的溪谷中,流水或平缓成潭,或跌宕成瀑。但是潭不深、瀑亦不大,就像行云的慢板,悠悠缓缓让人看不够。

  行不远,流水之下忽如彩石铺就,溪底一条条石纹五彩纷呈,阳光照耀下,斑斑斓斓分外生动,这就是著名的“彩石溪”。弯弯曲曲的溪水像是被彩石染上了色,也像是一条五彩的飘带,在此流淌得格处精神。动人的彩石常引得游人驻足,如果你细心,便可看见水中的赤鳞鱼了。

  溪水南折处,有一池叫“混元池”,石岸皆黑,中央独白,很是奇特。在此望两岸青山:白云朵朵笼罩的是雪花山;惟妙惟肖似笔架的为笔架山,五峰排列,危崖倒悬,上多野巢;如绿色屏障的是翠屏山;重重叠叠像一串铃铛的叫五峰叠翠山;地多胭脂瓣花的胭脂坡。稍远处还有清风岭、映霞峰、青天岭、独秀峰……再看河中之石,或大或小,块块玲珑剔透,形态各异,任人揣摩想象。问及游人对此景区作何感想,有深富见地者作如是言:这里没有令人惶恐的天门、天阶、天界;没有叫人怯步的仙亭、仙桥、仙坊;没有高龄孤韵、已经被神化了的秦松汉柏;没有摩崖石刻,没有亭堂。万木生于山麓,百花开在沟壑,一切都出于原始,出于自然。沿着古代帝王登封的御道上山,固然可以领略妙佳之处,但总觉得那里王气、仙气太重,笼罩太多的神圣光环,积淀了太厚的历史尘埃。登天道上的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都被人审读过、想象过、界定过,游人只是沿着先人的思维向上盘旋。而游历桃花峪则不同,它需要你从头去审视、去探索、去创造。它的那份生命的本真、形态的纯朴,使人更觉亲切。如果登天御道有它动人心魄的人文美,那么桃花峪则有它独具天趣的自然美。“愿寻古的就去十八盘,愿访秀的就来桃花峪。”

(图/@风荷 文/@人缘泰山)


第三站:桃花源

  过了鹦鹉崖瀑布,前行不远就到了桃花源了。桃花源旧称“三岔”,是3条溪谷汇聚于此的意思。这里海拔800米左右,三面环山,形成了特殊的小气候,植物长得特别繁盛,夏天在这里你最先感到的就是无边无际的绿,各种树木繁茂茁壮从溪岸直绿到山巅,从眼前直绿到天边。

  由于泰山具有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分明,因而泰山风景区的季相景色也显得极为丰富。所以你无论何时到泰山来,泰山都不会使你失望……

  泰山桃花源峪谷中满山草药,遍地是宝。最令桃花源扬名增色的是闻名遐尔的泰山赤鳞鱼,它们出没于石隙水藻之间,身影灵巧轻盈,摇曳多姿。桃花源因溪清潭深,僻远幽绝,水质尚未污染,含氧最高、矿物质少、硬度低,成为泰山赤鳞鱼的繁衍盛地、金 、银、铁、草等四个不同品种的赤鳞鱼均在此生息。

  泰山桃花源的溪中之水源是由三条清澈的溪水汇流成的,一是上桃峪来水,另一是龙角山来水,再就是雁群峪来水。这3条溪水在桃花源合而为一,缘溪而下,所以桃花源溪水不仅平时水量大,就是逢旱年亦不断流。这在泰山是十分难得的,是名副其实的“桃花源”。

  泰山桃花源溪中之石,或大或小,块块玲珑剔透,形态各异,任人揣摩想象。万木生于山麓,百花开在沟壑,一切都出于原始,出于自然。桃花源独具天趣的自然美,为雄奥的泰山增添了浓浓的秀色。

(图/@尚山)

  泰山旅游·桃花峪线路交通指南:

  1、从泰城沿104国道北行5公里再沿桃花峪至桃花源旅游公路向东北方向行驶,即可到达。

  2、自驾车游客最好沿104国道前往景区,进山口在国道以东约2公里处。国道旁有明显的景区交通标志。东拐,行约3公里,便可见路南侧有一大型停车场,这里便是登山起始处。您可以将自驾车存放在该停车场。

  3、泰山火车站站前广场有16路专线旅游公交车往返,但下午5时便停止运行,请游客注意。


第四站:南天门

  桃花源有专门的索道直达南天门。如果体力好的话,可以直接爬上去,会比坐索道多很多的乐趣和体验。可惜我体力太差,只好索道上去,一路的风景从眼前略过,从桃花源到南天门,全程15分钟左右,走常规路线的话,南天门正对着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十八盘。

    南天门海拔1460 米,古称“天门关”。它建在飞龙岩与翔凤岭之间的低坳处,双峰夹峙,仿佛天门自开。元中统五年 (1264)布山道士张志纯创建。门为阁楼式建筑,石砌拱形门洞,额题“南天门”。门侧有楹联曰:“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红墙点缀,黄色琉璃瓦盖顶,气势雄伟。山于此为最危耸,上即绝顶。

  过了南天门,就是泰山独具特色的天街。这里给游客提供休息、吃饭的地方。小时候课文《挑山工》里挑的物品可能就是到这里来卖的。这上面的东西都要比山下贵一些,但是想想运上来的重重困难,也是很辛苦的。岱顶天街,商铺林立,亦市亦街,形成了特有的风俗。

  大量的香客游人上山,需要住宿吃饭,天街应运而生,天街具体形成何时,已不可考,但是较大规模的朝山始于西汉,为香客服务的天街大约也应于之同步,关于天街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北宋初年,宋哲宗元佑年间(1086-1093年),兖州府官吏邵伯温游泰山,写下了一篇<泰山闻见录>,文中说:"因登绝顶,行四十里,宿野人之庐"到了明朝中期,随着香客的增多,天街也开始繁荣起来,隆庆年间(1567-1572),冯时可在<泰山记>中说:"登天门,则平壤矣,市而庐者百余家"万历二十七年(1599),文学家谢肇浙游泰山,又有这样的记录(十八盘)梯穷而得平壤,乃有周庐廛(CHAN)巷成小村落,皆衣食于元君祠也。

  天街的招幌十分有趣.它不同于一般店铺的文字招幌,也不是常见的实物招幌,而是一种独特的标记,有笸箩,金牛,鹦鹉,鞭子,金钱,棒槌,响旦,笊篱^^^有些标志物用双体如双升,双鞭,双棒槌,双牛,双钟,双钱,双鞋等等,这样做有的是表示区别,如原来有了鞭子,后来又有了一个店用鞭子作招幌就叫双鞭店;有的以成双为吉利,如双钱店双鞋(谐)店;有的包含吉祥之意,如双升为连升的意思。大部分店招都是用木料雕刻,做成后又涂漆,画图案,力求精制,客店便因这些标志而得名,如金牛家,金钟家,鹦鹉家,双升家等。这种实物店招,始于何时,不见有记载,只是据当地老人回忆,清末时候就有,一直沿用不变,年久店招用旧,或重新上漆店前招幌总是醒目的,到建国初期,天街有10家老店,当地称为"天街十大家",这十家老店是有双生老店,笸箩老店,金牛老店,笊篱老店等。

(图/@空谷鸣琴)

第五站:玉皇顶

  走过天街,再往上一点就到了泰山极顶——玉皇顶。玉皇顶是泰山主峰之巅,因峰顶有玉皇庙而得名。

   玉皇顶旧称太平顶,又名天柱峰,始建年代无考,明成化年间重修。神龛上匾额题“柴望遗风”,说明远古帝王曾于此燔柴祭天,望祀山川诸神。殿前有“极顶石”,标志着泰山的最高点。极顶石西北有“古登封台”碑刻,说明这里是历代帝王登封,封禅泰山时的设坛祭天之处。东亭可望“旭日东升”,西亭可观“黄河玉带”。玉皇庙位于玉皇顶上,古称太清宫、玉皇。

    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拔地而起,有“天下第一山峰”之美誉。供奉的就是乃天地万物的主帝。玉皇大帝,掌管三界之主神。自入南天门,游人漫步在平坦的天街上,已消除了一些攀登十八盘时的疲劳。从天街到玉皇顶虽又要登百余石阶,已是“大巫见小巫”了。

  极顶石西北有“古登封台”碑刻,说明这里是历代帝王登封泰山时的设坛祭天之处。玉皇顶傲视群雄,亭立峰巅,极目四望,确有“一览众山小”之感。

  玉皇庙建于泰山的极顶,为泰山地势最高的建造物,由山门、玉皇殿、迎旭亭、望河亭和东西禅房组成。主殿供奉玉皇大帝铜像,庙院中央有块极顶石,极顶石上有通石碑,上刻着“泰山极顶”和“1545米”。东亭可望“旭日东升”,西亭可观“黄河金带”。据说,汉武帝登基以后,采取了许多富国强兵的措施,慑服了匈奴,平定了内乱,出现了国泰民安、经济繁荣的局面。汉武帝好大喜功,对自己开创的天下一统的西汉王朝十分得意,便大规模地到泰山进行封禅活动,仅前后二十一年的时间,封禅之礼便行了七次之多。

  泰山主要还是具有政治上的意义,自秦始皇封禅泰山后,历朝历代帝王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古代的文人雅士更对泰山仰慕备至,纷纷前来游历,作诗记文。泰山宏大的山体上留下了20余处古建筑群,2200余处碑碣石刻。让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