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传统文化奥秘 运用知识助农实践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响应校团委号召,我院以“我的中国梦”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鼓励广大青年学子积极组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深入调查农村的文化改革发展以及致富思路的转变过程,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16级植物检疫一班精心组建了一个探索农村文化改革的实践调研团,奔赴河南焦作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实践活动。
学子实践至村庄村民致富渠道多
7月6日,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赴焦作市服务团--深化改革观察团的队员们抵达目的地——焦作市修武县南台村。队员们首先到达该村的村支部,说明我们的来意,受到了当地村民的热情接待。
队员们从村支书中的口中了解到,最近几年在国家的新农村政策下,村民们纷纷将一些庄稼作物改种为果树,他们不仅仅局限于种地、打工,而是靠其他多种途径发家致富,他们或是投资店面成了个体户,或是紧跟时尚开起了网店,当然也有靠自己的兴趣,做一些古董贸易。
队员们深刻地认识到,现有的农村经济发展已经逐渐摆脱种植粮食作物这种单一的模式,村民们开始寻找广阔的发家致富门路,相信新农村建设将会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业余古玩致富发展兴趣成才
7月7日,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赴焦作市服务团--深化改革观察团的队员们继续在焦作市修武县南台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队员们在村支书的带领下走进一户村民家中,当即就被他家里陈列的精致的花瓶以及雕刻品所吸引。据介绍,该村民在初中时,对古董开始感兴趣,通过翻阅大量的书籍进行学习。他坦言最初收藏古董纯属个人爱好,从未想过现在竟然依靠这门手艺来养家糊口,虽说过程很是艰辛,其中不乏上当受骗,但现在总归是好了起来。
队员 们从这位村民的经历中学到了如何对待和发展个人喜好,从而实现发家的致富目标。当然,身为一位当代大学生更要注重自身发展,进而锻造执着的良好品质。
古董行当需博学辨别真假门道多
7月8日,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赴焦作市服务团--深化改革观察团的队员们继续在焦作市修武县南台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早早地聚集在一位村民家里,要和他一起开启鉴别古董之行。
村民给队员们讲解了如何分辨古董的真假以及评估它的价值。他给队员们讲到,就拿古玉来说,摸多了就能感觉出其中的区别。真古玉器玉质老旧、手感沉重、外表柔滑、沁色自然、刀工利落、包浆滋润,新玉则没有这些感觉。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的以玉粉经人工高压合成的伪玉,颜色和硬度近似和田玉,鉴别时要特别留心。真古玉有土沁、石灰沁、水银沁、尸血沁、朱砂沁、铜沁、表面氧化层等,赝品的沁斑有的是油炸的,有的是火烤的,有的是用化学药水浸蚀的。就此而言,弄清楚真品和赝品在颜色、光泽、厚薄诸方面的差异和区别,显得尤为重要。
队员们为村民对古董的博学所惊叹,同时也真切地认识到中原大地上祖先们留下的遗产是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一部分。保护古物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精神财富。
实践终站深入田间学子农民相互得益
7月9日,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赴焦作市服务团--深化改革观察团的队员们在焦作市修武县南台村开展最后一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之前的实地调查,队员们了解了村庄几年的经济、文化以及村民致富思想的转变,同时也学习到了关于古玩的文化,对于农村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今天,队员们将深入田间地头,将自己学习的知识也回馈给农民们。队员们到达田地后,看到农民们正在施肥,便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通过交流,队员们发现农民们对于施肥的细节并不清楚,只是在凭感觉施肥。队员们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告诉他们施肥时要确定施肥的种类、时间、数量、浓度以及次数,不可盲目施肥,要因地制宜。
农民们各个喜笑颜开,纷纷夸赞道:“现在的大学生真是什么都知道啊,我们国家是越来越好啦!”队员们为期四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圆满结束,在跟农民朋友的相互学习中收获颇丰。
在为期四天的实践活动中,队员们增强了团队凝聚力,丰富了人生阅历,加深了对新农村深化改革现状及农民精神文明风貌的认识,激发了深入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加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