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发展要一步一步来
“你知道自行车用英语怎么说吗?”一位年轻妈妈问刚上幼儿园的孩子。
“ofo!”孩子脱口而出。
这个让人开心一笑的小故事,折射出如今共享单车发展的热度。继网约车之后,共享单车已成为“互联网+交通运输”的又一个风口。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20多个共享单车品牌。
“我预料到了共享单车一定会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热门话题。”在中央电视台3月8日播出的两会特别节目“行走长安街”栏目中,全国人大代表、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说,共享单车是城市慢行系统的一种模式创新,由于对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很有效,所以一出现就受到人们欢迎。当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要一步一步来。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共享单车一定能发展好,一定能为老百姓服务好。
助解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
如雨后春笋般,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橙、黄、蓝等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已经成为城市里的一道风景。全国两会期间,这道引入注目的风景也延伸到了会场上。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移动原董事长奚国华特地体验了这一新鲜事物。“骑上去以后,感觉自己年轻了10岁。”奚国华在分组讨论时说,“尝鲜”的感觉很好。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吴碧霞,全国政协委员、中南影业CEO刘春更是骑着共享单车到驻地报到。
“您对共享单车怎么看?”中国交通新闻网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代表委员。他们给出的“点赞”理由十分丰富:时尚、绿色、便捷、能够锻炼身体……但最重要的一条是:解决了“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
全国政协委员、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教授蒋惠园接受中国交通新闻网记者采访时说,地铁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主骨架,但是无法到达居民家门口,所以还是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虽然公交车可以部分解决,但是要鼓励居民绿色出行的话,自行车这种绿色出行方式是必不可少的。
“以前老百姓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公共汽车怎么也延伸不了,政府配置的自行车推广缓慢。现在共享单车来了,老百姓出行很方便。”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市副市长程红说,这就是模式创新,用市场的办法解决了政府多年解决不了的问题。
既要给予支持也要加强管理
“快速成长”的共享单车在获得“叫好声”的同时,也遇到了乱停乱放、挤占人行通道、车辆被人为损坏等一系列“成长中的烦恼”。此外,如同网约车一样,融资大战的上演,也给共享单车市场带来了许多风险和挑战。
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安全总监成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共享单车平台较多,怎么保证骑车人个人信息不外泄,是我担心的。”
“共享单车租金很低,盈利点可能在押金账户的经营上。但如果经营者把巨额押金拿去做更高收益的投资,就有可能出现风险。”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芮跃华担心的是共享单车发展过程中的金融风险问题。
“新事物在发展中会碰到一些困难,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政府既要给予支持,也要加强管理。”蒋惠园说,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各方的利益,进行充分论证,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
3月5日,李小鹏在“部长通道”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共享单车出现以来,发展总体是好的。交通运输部鼓励各地人民政府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加强管理。
如何加强管理?代表委员们建议,可以施划共享单车停车区,推动共享单车与公交车、地铁、出租车、网约车等交通方式融合;制定共享单车管理条例,将不文明行为纳入个人征信系统;由政府主管部门认定的第三方机构负责共享单车的长效管理。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支持和引导分享经济发展,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便利人民群众生活。期待通过各方努力,人们有序骑行的共享单车,成为城市交通中恒久亮丽的风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