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加速突破
在全国两会上,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最热的话题之一。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交通一体化无疑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作为三大“率先突破”领域之一,交通一体化取得了哪些进展、还有哪些动作,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轨道上的京津冀”正在形成
京张、京沈高铁等加快建设,京唐、京滨城际铁路获批并开工建设先期工程,平谷线市郊铁路规划方案获批,中铁天津集装箱中心站建成运营……2016年是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实现率先突破的关键之年,“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步伐加快。
3月7日,在河北代表团和天津代表团的开放日上,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和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轨道上的京津冀”。
李鸿忠说,交通、生态,产业三个“率先突破”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在交通方面,目前京津冀地区初步形成了‘京津保’一小时通勤圈,框架性交通基础设施已经完成”。
赵克志说,交通一体化加速推进,“轨道上的京津冀”正在形成。石家庄等城市到天津、北京都可以坐高铁,京张高铁正在加快建设。
“现在非常方便,从石家庄到北京只要一个多小时。到天津也很方便了,过去到天津要到北京转车。”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海波深有感触地说。
跳出“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
在2014年2月26日召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加大对协同发展的推动,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今年是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率先突破的收官之年,各项工作已进入全面落实、深入推进的关键阶段。
3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正在抓紧打通“断头路”“瓶颈路”,基本上在今年或者明年可以打通。随着北京、天津、河北之间交通环境的进一步改善,特别是轨道交通进一步改善,将会有更多的非首都功能从北京有力、有序、有效地疏解出去,从而有效地解决“大城市病”的问题。
“天津将继续加快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李鸿忠表示,一是发挥天津港作为我国三北地区(华北、西北、东北)海上门户的作用,二是抓住功能建设,与天津“一基地三区”的发展定位结合起来。比如,现在每年约有6000万吨煤炭通过汽车运到天津港装船,沿途增加PM2.5的排放量,现在要改为海铁联运,通过火车运到天津港装船。
“我们同时以天津港为中心,把周边的唐山港、黄骅港等几个港口进行系统化互惠分工、整合,避免同质化竞争。”李鸿忠说,京津冀航空资源也在协调系统化分配,解决“有的机场饱和、撑得过分,有的机场吃不饱、很饥饿”问题。
“在交通一体化层面,大思路很重要。解决修路问题时,要把握交通流等基本规律整体考虑、超前思考。”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马振川接受中国交通新闻网记者采访时说,比如解决运煤车问题,除了做公路文章,还应考虑大运力问题,国家层面可以考虑将公路运输往铁路运输组织。
支撑经济发展 改变人们生活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3年来,交通一体化突破不断,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多节点、全覆盖交通网络正逐渐形成,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给河北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赵克志说,3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叠加效应不断显现,带来的变化是深刻的。2016年河北从京津引进项目达1400余个,引进资金接近4000亿元。他还特别指出,北京冬奥会和北京新机场建设都给河北带来了发展机遇。
“交通的率先突破,为河北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石、提供了保障。”在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承德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张富民看来,“推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和旅游协同发展,切合市场需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叠加效果,需要积极探索、认真实践。”
每个星期在北京和天津之间往返好几次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状态。京津冀交通一卡通已经实现“2+11”个城市联网,逐步实现“公交卡在手,京津冀任走”。对于京津两地高铁何时能够率先实行月票制,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市长王东峰表示,相关政策正在研究,争取今年年内出台,“坐的越多,价格越便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