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疲劳风险分析及管理系统研究通过验收
近日,由中国民航大学承担的民航科技项目重大专项“飞行疲劳风险综合分析及疲劳管理系统研究”项目通过验收。评审委员会一致认为项目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一致同意通过验收评审,建议进一步完善并扩大推广应用。
本次评审会由中国民航局人事科教司主持召开。评审委员会听取了项目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审阅了项目查新报告、用户使用报告及系统测试报告,观看了系统演示,并对项目组进行了质询。经过评审专家认真讨论,一致认为该项目系统研究了飞行疲劳风险的原因、机理及飞行疲劳风险管理体系(FRMS),在飞行疲劳数据采集、疲劳风险实时监测和预测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初步建立了飞行人员疲劳风险管理体系,并在国内部分航空公司得到了实际应用。
飞行疲劳是影响航空安全的重要危险源,并曾导致重大空难,越来越受到国际航空界的重视,已经成为民航安全的重点和热点研究课题。国际民航组织(ICAO)及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于2012年发布了开展飞行疲劳风险管理体系(FRMS)指导手册,国内外许多航空公司也将预防飞行疲劳作为控制航空安全运行风险的重要工作。随着我国民航运输业务量的飞速增长和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矛盾导致人员疲劳现象也逐渐加剧,影响安全运行的疲劳事件时有发生。
据该项目负责人、中国民航大学孙瑞山教授介绍,“飞行疲劳风险综合分析及疲劳管理系统研究”项目由民航局立项,其目的是研究影响飞行疲劳的心理、生理、工作负荷、环境各种因素和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变规律、研究疲劳风险管理的系统方法,有效管控疲劳风险,为局方制定飞行疲劳风险管理规章以及航空公司建立飞行疲劳风险管理体系(FRMS)提供理论及工具支持。
项目组基于主客观结合以及预测与实测相结合的技术原理,开发了“飞行员疲劳调查表”、“认知绩效测评系统(CPT)”等,设计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飞行人员疲劳预测系统”,最终实现系统、综合量化飞行疲劳。该系统能够基于排班信息对飞行疲劳进行预测,将疲劳风险防范关口前移到排班阶段,填补了我国飞行疲劳预测工具的空白,属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同类研究所具备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