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区域发展确定4+3布局 京津冀被寄厚望
记者最新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很可能会实施板块与轴带结合的区域发展战略。一方面,进一步有序推进此前形成的东中西部及东北“四大板块”战略;另一方面,增加“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最终形成“四大板块”+“三个支撑带”的战略大布局。
举要 东北振兴或成突出重点
据“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介绍,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发展重点的差别化、发展模式的多样性是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出发点,也决定了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长期性。20世纪末,我国相继提出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战略,与东部地区优先开发的战略共同构筑了中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十二五”期间,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总体战略更加完善,在“四大板块”战略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个支撑带”战略。“十三五”期间,在现有区域发展总体格局的基础上,将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即“四大板块”+“三个支撑带”的战略大布局。
据记者了解,在“四大板块”中,东北振兴很可能成为下一个五年的突出重点。今年上半年,东北三省经济增长继续放缓,其中辽宁以2.6%的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排名全国垫底,黑龙江排名倒数第三,吉林倒数第四。有消息显示,目前制定完善过程中的《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会与“十三五”规划目标相协调。这意味着东北老工业基地已经进入第二个十年振兴阶段的新出发点。
“2014年起,整个东北三省的经济处于板块式塌陷形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耀说,这一情况到了2015年并未出现明显好转。要解决目前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问题,就要寻找东北经济的内生增长力。过去,东北经济结构过于老化,很多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转型进展缓慢,这些在将来都应通过创新机制和体制改革得到改变。
西部大开发也会持续推进。胡鞍钢表示,“十三五”期间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断完善西部地区交通、水利、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地质灾害防治,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继续实施重点生态工程,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完善西部地区资源开发模式,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提升西部地区的产业自生能力和竞争力。培育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极,完善西部地区内部亚区域的协调发展。以“陆上丝绸之路”建设为契机,加快西北地区向中亚、欧洲的陆路开放。
加速 打通板块实现区域一体化
多年实践证明,“四大板块”战略发展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宋晓梧表示,建立在“四大板块”基础上的区域经济政策,主要是以地理位置并考虑行政区划对我国区域进行的划分,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形成了在政策上各个区域板块的攀比,导致发展诉求与支撑条件不匹配。新时期要充分发挥横跨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重要轴带,提升轴带对统筹区域发展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充分发挥一级轴带的核心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形成二级开发轴带和复合开发轴带,如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的辐射带动作用,延伸形成汉江经济带、湘江经济带、赣江经济带等二级开发轴带,形成我国东中西开发的主轴带。
要解决这一矛盾,依靠的就是“三个支撑带”战略。入选“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公开遴选的“‘十三五’我国区域发展重点和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研究”课题组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表示,“十一五”“十二五”期间采取“四大板块”划分,尽管从地域上实现了全覆盖,但是由于具体政策需要不断细化才能更有针对性,导致区域发展政策落实情况不及预期。正是认识到这一问题,为了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国家近年推出了“三个支撑带”战略。目前看,这种设定可以让区域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更加明确,因此这一思路今后将延续。胡鞍钢也表示,过去“四大板块”彼此分割,现在推“三个支撑带”战略,就是要打通板块,实现区域一体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强调,这三大新战略不是对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否定,而是对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发展,是在继续坚持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前提下对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拓展、加强和深化。所谓拓展,主要就“一带一路”而言。“一带一路”战略将我国新时期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和加强对外合作的要求,与国内各区域板块的发展战略相对接,从而既能够更好地实现各区域板块的发展,又能够将国家总体开放战略落到实处。所谓加强,主要就长江经济带建设而言。通过进一步加强黄金水道交通建设,能够促进流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从而更好地促进东中西三大区域板块的协调发展。所谓深化,主要是就京津冀协同发展而言。京津冀协同发展有一个定位,就是要率先改革,取得突破,取得经验,促进全国区域协同发展。
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任务重
相对来说,未来五年三大战略中任务更重的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据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是:近期到2017年,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进展,在符合协同发展目标且现实急需、具备条件、取得共识的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试点示范有序推进,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中期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北京“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缓解;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产业联动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京津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这三大国家战略将是‘十三五’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说,京津冀城市群是典型的行政资源等级化凝聚而成,其中北京、天津作为直辖市形成了“双核”。尤其是北京作为首都,在自然资源、行政协调等方面,都具有绝对的主导和优先地位。正因为这些绝对优先地位,形成了今天北京对周边的“虹吸”,各城市之间很难形成互补。
巴曙松表示,北京已是第三产业占比77%的产业结构,天津处于工业化后期,而河北尚处于工业化中期。基于京津冀区域内部行政地位、产业水平、公共服务的较大差距,京津冀一体化不可能完全依靠市场自发力量形成,政府的力量至关重要,疏导公共服务资源以及优质产业向河北倾斜,进而影响人口迁移的走向,才能推动京津冀未来真正实现一体化。在京津冀经济圈中,还可以烟海线将山东半岛、辽东半岛衔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