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建设人民满意“一流航保”
航海保障是海上运输安全高效的主要力量和重要支撑,履职质量直接关系水上交通运输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十四五”开局、新征程启航的重要时间节点,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将盯准抓牢《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着力推动理念升级、机制升级、服务升级,明确三大主攻方向,聚焦六大方面重点任务,全力建设人民满意的“一流航保”,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助力。
系统谋划 明确三大主攻方向
一是加快构建“开放型、智能型、综合型、效能型、国际型”的现代化航保发展格局,切实融入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按照部党组对航海保障中心“政治坚定、技术领先、服务一流、保障有力”的总体要求,及部海事局党组“12395”发展思路,紧紧把握东海航海保障中心服务范围区域经济发达、海洋经济活跃、用户需求多元的区位优势和现有航保设施点多面广、数据丰富的资源优势,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江苏沿海大开发、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努力推动航海保障工作由服务大局向融入大局转变、由传统服务向智能服务转变、由独立发展向整体协同发展转变、由基础管理向科学运转转变、由局部对接向全面参与转变,加快形成“开放型、智能型、综合型、效能型、国际型”现代化发展新局面。
二是加快构筑“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航保现代化供给体系,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手抓好传统航保服务提质升级,一手抓好智能航保服务科学发展,重点在新领域、新技术、新服务、新方式等方面进行突破,强化航保要素与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5G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推动海上交通智能航保基础设施和软环境整体提升,在深海、远海、新通道范围内进行拓展,让广大人民群众体会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安全感。
三是加快形成“多方联动、多元协同”的航保现代化服务模式,切实提高一体化发展水平。按照一体化融合发展思路,统筹谋划航标、测绘、通信业务发展,全面加强交通运输、涉海部门和机构的交流、深度合作,将各方发展需求与东海航海保障中心现有资源对接,构建更加广泛的融合发展共同体。与地方交通运输部门建立合作机制,争取地方支持,推动重点工作落实。持续探索和深化航保服务跨平台、跨领域应用,加强信息数据互联互融,提升航保服务全方位支撑保障作用。
干在实处 落实六大重点任务
一是有效支撑“陆海空天”一体化工程。全面对接“陆海空天”一体化水上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要求,在航保大数据运用、水上数字通信、深远海探测感知等方面迈出先行步伐,着力搭建全方位的航海保障支撑对接机制,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航海保障拳头产品。
二是建设完善多层次导助航服务体系。扩大港口航道、沿海干线航路、战略通道、内河四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的航标覆盖。探索新型航标、新能源系统、新材料和多功能航标,服务海上用户。基于现有航标设施开展具备水文气象、视频监测、通信链路等功能的综合信息航标系统建设。
三是推动形成立体化测绘服务能力。依托7500吨级大型测量船建造,形成全系列、高性能的测量船队。合理布设测绘基地,形成涵盖近中海、深远海及国际水域的全球海域测量能力。建立常态化全球海洋地理信息数据采集、生产、管理一体化技术支持体系,推进海洋空间基础设施(MSDI)建设,提升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水平。
四是努力提供高品质通信服务保障。开展海上数字广播(NAVDAT)、甚高频数据交换系统(VDES)等关键技术研究,建设东海沿海NAVDAT台链,深化VDES试验验证,为涉海用户提供高效数字通信服务。探索5G技术、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等陆基通信技术的引入应用,助力我国沿海特别是近岸宽带通信网建设。
五是着力推进基于“一幅图、一朵云、一张网”模式的智能航保发展。按照“1+3”(上海数据中心,江苏、浙江、福建智能航保区域服务中心)的“四区四中心”建设架构,建成具有公共航运数据中心和相关数据服务能力、辐射东海海域的航运数据开放平台。在深入挖掘长江口、洋山港区E航海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推动智能航保服务在浙江宁波舟山港,福建厦门港、湄洲湾和江苏通州湾等区域落地实施。
六是大力提升海事航保国际话语权与影响力。持续跟踪研究国际航标协会、国际海道测量组织、国际电信联盟等国际组织热点议题,重点加强智能航运、绿色航运等研究,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中国方案”。持续推动极地水域航海保障工程,继续拓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系列航海图书编制,规划编制“冰上丝绸之路航行指南”。
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主任 谢群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