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博雅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 新闻 > 越过关山尽坦途...

越过关山尽坦途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特约记者 刘叶琳 通讯员 黄久贵发布时间:2021-02-07 15:12:57
导语:老川黔公路。川黔公路新貌,现为210国道娄山关段。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 供图 峥嵘岁月 86年前,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指挥红军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在贵州遵义一栋中西合璧的小楼里谋划中国革命的道路。这就是我们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重大转折点——遵义会议。 历史长河波涛汹涌,关键处往往只有几步。28年新民主主义革命,位于时间轴中点的遵义会议是伟大的转折。由此,中国共产党开始真正独立自主,闯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之路...

老川黔公路。


川黔公路新貌,现为210国道娄山关段。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 供图


    峥嵘岁月

    86年前,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指挥红军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在贵州遵义一栋中西合璧的小楼里谋划中国革命的道路。这就是我们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重大转折点——遵义会议。


    历史长河波涛汹涌,关键处往往只有几步。28年新民主主义革命,位于时间轴中点的遵义会议是伟大的转折。由此,中国共产党开始真正独立自主,闯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之路。在这里,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党在政治组织上和军事战略战术上逐渐走向成熟。


     娄山关,北据巴蜀,南扼黔桂,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是兵家必争之地。红军长征翻越贵州遵义娄山关后,毛主席曾写下:“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关山难越,交通不便一直是阻碍遵义这片红色热土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遵义交通运输事业一步步提质增效,修建了一条又一条“脱贫路”“致富路”。随着交通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黔北大地焕发出无限活力。截至2020年年底,遵义市公路总里程达到4万余公里(不含通组公路),高速公路达1403公里,县县通高速公路;新舟机场、茅台机场相继建成通航,遵义成为中西部地区唯一拥有两座民航机场的的地级市;渝贵铁路投入使用,遵义告别了没有高速铁路的历史……站在新的起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已经形成,畅通了遵义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


    四千米洞洞穿未来

    高速公路从无到有。2005年12月,崇溪河至遵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遵义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并创下了“世界首例双幅同步转体大桥”“贵州第一跨”等众多纪录。


    “七十道弯弯成历史,四千米洞洞穿未来”。崇遵高速公路凉风垭隧道打穿了娄山关,红军翻越娄山关历经千辛万苦,如今行车只需短短几分钟。


    2007年,遵义至贵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贯通了西南出海大通道。2015年年底,遵义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截至2020年年底,遵义全市共建设高速公路2069公里,其中建成通车21条1403公里,通车里程全省第一。高速公路已成为遵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投资环境、提升生活水平的重要推动力。


    无限商机沿路来

    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与苟坝会议会址相邻。1935年3月召开的苟坝会议,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从组织上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毛泽东在党和军队中的领导地位。


    过去,花茂村与外界相连的只有一条毛马路,村里一度被称为“荒茅田”。2002年12月,遵义实现乡乡通公路。2004年,遵义抓住国家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交通部专项补助革命老区建设通乡沥青路的机遇,聚集全市合力,掀起了乡镇通沥青路建设高潮,两年内实现乡乡通沥青路目标。


    2017年年底,遵义全面实现建制村100%通硬化路、通客车。目前,全市所有30户以上村组均通了公路,“组组通公路”工程让群众收获满满幸福感。


    公路修到群众家门口,无限商机沿路而来。土陶馆、乡村民宿、种植专业合作社……2019年,花茂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8万元,是2012年的6倍。村里的导游牟明宁说:“过去很多游客听说,贵州是一个山高石头多的地方,现在都说这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地方。”


    赤水河谷成为旅游长廊

    赤水河,因“四渡赤水”闻名中外,也因国酒茅台声名远播。


    这两年,以“贵州第一、中国一流、世界知名”为定位的赤水河谷旅游公路,让遵义多了一张旅游名片。赤水河谷旅游公路一端连着茅台镇,另一端连着世界自然遗产赤水丹霞,串起“四渡赤水”红色文化、国酒文化、巴国文化等旅游文化长廊,如同一幅生动鲜活的自然与历史长卷。


    在习水县土城镇“四渡赤水”纪念馆外,每天前来参观的游客排起了长队。来自贵阳的游客董女士说:“以前来土城,只能参观一下纪念馆。现在旅游公路修好了,还可以体验骑行带来的乐趣,欣赏赤水河沿岸的美丽风光。”


    如今的赤水河谷旅游公路沿线,农家乐、民宿、旅社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点燃了革命老区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游客多了,我在家门口做起了生意,开设的特色小吃店一个月净收入能达到四五千元。”土城镇居民刘立新说,日子越过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