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博雅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文化 > 观点 > 民航应如何创新安全管......

民航应如何创新安全管理与建设安全文化

来源:民航资源网发布时间:2014-08-13 13:29:00
导语: 在2011年12月26日召开的“2012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暨航空安全会议”上,李家祥局长提出推进全行业实现更高水平的安全发展要把握好八个方面的关系,即安全责任体系中“四个责任”之间的关系、安全保障能力与发展速度规模的关系、坚持“安全第一”与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关系、防范关口前移与人员资质建设的关系、完善规章标准与依法严格监管的关系、提升运行品质与强化科技支撑的关系、安全链条稳固与行业内外和谐的关系、创新安全管理与...

     在2011年12月26日召开的“2012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暨航空安全会议”上,李家祥局长提出推进全行业实现更高水平的安全发展要把握好八个方面的关系,即安全责任体系中“四个责任”之间的关系、安全保障能力与发展速度规模的关系、坚持“安全第一”与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关系、防范关口前移与人员资质建设的关系、完善规章标准与依法严格监管的关系、提升运行品质与强化科技支撑的关系、安全链条稳固与行业内外和谐的关系、创新安全管理与建设行业安全文化的关系。
    距离2012年民航工作会议已有两年多的时间,民航业也实现了较长时间的无重大事故运行目标,然而对于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依然有很多不如人意之处,本文针对“创新安全管理与建设行业安全文化”进行初步探讨。
一、安全管理要避免“碎片化”
    安全管理是管理者对生产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以保护人员和财产不受损失,促进企业管理提升、效益提高和健康发展。“碎片化”原用于信息技术领域,引申为完整的东西破碎成诸多的零块,失去了整体性和系统支持。随着民航企业的迅速发展和利益攸关者需求的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压力不断增大,要回应社会公众的关切,提高生产运营的安全裕度,就要着力避免安全管理的“碎片化”。
    是什么造成了安全管理的“碎片化”?可以总结出以下三个原因:一是高速发展带来的成长烦恼。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民航业经历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原来在低航班密度、低劳动强度下形成的经验和方法几乎完全失效。细致的岗位分工让员工很少对其他岗位的工作内容有所了解,本位主义、小集体思想随之滋长;二是知识更新速度快,从“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到“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从“八该一反对”到“持续安全”,安管理理念从内容到形式、从内涵到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客观上要求管理者的头脑跟上快速发展的脚步;三是部分基层单位习惯于被动式安全管理,缺乏主动思考和创新实践的勇气,“文件传达文件、会议落实会议”的现象依然存在。
    要避免安全管理的“碎片化”,首先要建立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以SMS体系和民航局颁布的《机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指南》为指导,以PDCA循环为手段,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完整规范、操作性强的安全管理体系。其次,安全管理体系重在运用。如果将安全管理体系作为阶段性成果束之高阁,无疑是浪费组织者和撰写者的宝贵精力。一个不完善但是正在使用的管理体系,好过一个完善但是束之高阁的管理体系,能力固然有强弱,但更重要的是勇于创新的态度。再次,安全管理的落脚点在基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实现安全管理的多层次、多维度,重点和难点都在基层。要认真培训行业和企业的规章、流程和标准,发挥基层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研究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长期性、循环性、多发性的问题,从问题找对策,更能使安全管理有的放矢。
    二、安全管理需要持续创新与改进
    多年以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始终是行业安全工作的指导方针,要让指导方针落地成为可操作的措施、手段和流程,就需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SMS和SeMS是系统的、清晰的和全面的安全风险管理方法,它综合运行、技术系统、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融入到集团公司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活动中,包括目标设定、实施计划和绩效评估等,目的是最终实现安全运行和符合局方的规章要求。
    对安全工作实施的内容、步骤、时间进度、责任划分进行系统梳理,并根据现实变化情况(如局方规章、政策变化)进行充实和调整,同时要制定详细的子计划,逐一进行细化和分解。在完成学习宣贯、安全评估、多维控制等工作的前提下,进行危险源识别和评估,形成完整的预防与纠错机制。
    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了有效的管控手段,一是细化安全职责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个人,避免安全责任的无的放矢;二是生产流程规范化,杜绝工作中的随意行为,使安全工作时刻处于可监控、可追溯的状态;三是可以通过自检、互检、评审、研讨等方式,达到预防与纠错的目的,从而为安全管理持续的创新与改进创造了条件。
    创新安全管理的手段可以十分多样,如利用移动网络技术使用手持终端,随时接收和传递航班动态和保障信息;加大宣传力度,改“防”为“预”。通过与报纸、广播、电台、网络等媒体的合作,特别是微博、微信、视频等新媒体方式,向广大社会大众宣传航空安全知识。其中,特别应该关注日益崛起的社交媒体的作用;通过客货代理人、旅游机构进行提前告知和提示,消除安全事故隐患于事前,变被动为主动,让绝大多数的非主观安全隐患远离操作现场,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