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黄浦治理共享单车的办法 为何让专家们纷纷点赞?
黄浦一度成为共享单车乱停放等矛盾集中爆发的城区之一,本着“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的原则,决定破冰,先行先试,首先聚焦“投放、骑行、停放“三大环节,做到有章可循。
今年“十一”黄金周,黄浦区景点接待游客82.676万人,同比增长22.58%。作为中心城区,黄浦区重要景区多、人口密度和客流大,向来是共享单车企业的必争之地,也是共享单车使用频率最高的区域之一。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十一”期间,黄浦区再次实现了共享单车的有序管理。据初步统计,“十一”期间黄浦区共整理共享单车796841辆,日均整理近10万辆,共出动运维车辆4111车次,清理共享单车78425辆。
这只是一个缩影。早在2016年下半年,黄浦区就搭建了“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共享单车企业、停放管理企业”四方沟通协商平台,定期会商研究共享单车管理问题。并根据黄浦区交警早已明确的非机动车禁行道路规定,于2017年4月11日在全市率先发布《黄浦区共享单车投、骑、停禁限区域》(简称“33条”),为探索共享单车治理提供了可操作的典型案例,有效推进了中心城区管理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
依托新媒体变单向管理为多方共治
“十一”期间,黄浦区市政综合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周岚创建的一个微信工作群响个不停。
这个微信群名为“‘十一’共享单车保障群”,其中黄浦区的政府部门、非机动车管理公司、共享单车企业等均在群中。每天,群里诸如“中山东一路正常”、“金陵东路正常”等信息此起彼伏。一旦出现了异常情况,多方随时调配力量去前方管理。而在此前,一个名为“黄浦区共享单车共治管理群”的微信工作群,早已建立并发挥实效作用。
周岚告诉记者,黄浦区拥有市政道路591条,近50%为中小道路,共设置非机动车停放点约1500个,可停放非机动车约15万辆,其中可停放自行车约7万辆。但是,共享单车出现后,由于过度投放,造成共享单车投放总量超5万辆,为城区管理带来各种隐患。
2016年12月,黄浦区市政综合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牵头召集摩拜公司、OFO公司、小鸣公司等共享单车公司以及街道、风景办、交警支队、非机动车管理企业召开了专题协调会,建立了定期的双向沟通机制。在各街道层面,形成了公安交警、城管中队、市容所以及非机动车管理公司、共享单车企业参与的多方联动机制。通过协商,在增进相互理解和支持的同时,努力寻求在管理界限、工作职责、基本规范等方面的“最大公约数”。
同时,黄浦区借助自行车行业协会平台,向共享单车企业发出行业自律倡议,在今年4月之前就发布黄浦共享单车投放饱和等相关警示提醒,控制单车集中投放量,效果十分明显。在政府部门的多次沟通协商下,各共享单车企业也加派了管理力量,加强与各街道、非机动车管理公司的联动和响应,同时也加大了对超量投停放点的定期搬运清理力度。
率先出台政策强化问题引导和规范
今年4月,黄浦区根据非机动车禁行道路范围,在全市率先制订并发布了《黄浦区共享单车投、骑、停禁限区域》,明确南京东路、淮海中路等5个禁投、禁骑、禁停路段,北京东路、福州路等22个禁投、禁骑路段,以及人民广场、新天地等6个限制投放、停放区域。
周岚坦言:“当时共享单车发展迅猛、舆论及社会普遍热议,又缺乏管理方面的样本,出台规定时我们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但黄浦一度成为共享单车乱停放等矛盾集中爆发的城区之一,我们本着‘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的原则,决定破冰,先行先试,首先聚焦‘投放、骑行、停放’三大环节,做到有章可循。”
针对共享单车过量投放、不文明骑行等情况,在此基础上,黄浦区划定共享单车分类停放管理区域(禁止区域、限制投停放区域和适宜投放区域),与各共享单车企业签订管理协议书,约定企业方管理责任和投停放标准(禁止区域禁止集中投放,限制性区域不得超过停放站点总量的30%,适宜投放区域不得超过停放点投放总量的60%)。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企业、社会力量、市民群众配合政府共同治理停车秩序。
此外,围绕“骑行、资金”两个安全,黄浦引导规范管理。支持鼓励单车企业通过管理公约向社会共同承诺提升服务质量,为用户购买人身伤害保险和非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保障用户骑行安全;设立专门账户用于押金存管,并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金融机构加强账户监管,防控资金风险。
严格执行《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加大对违法骑行的执法力度。截至5月底,黄浦区共处罚非机动车(含共享单车)总数161540起,对不文明骑行起到了警示作用。组织共享单车企业、非机动车停放管理企业、市容辅助管理力量、社区志愿者,及时清理超量共享单车、整理乱停放。截至目前,已整理乱停单车累计约1800万辆;与单车企业联手,累计清理超量停放以及废弃的单车约12.4万辆。
坚持托住底部强化社会保障和服务
共享单车是受市民欢迎的新生事物,但给城市交通和管理带来的压力不容小觑,政府究竟该有何作为?黄浦区给出的答案不仅在于率先出台政策,还在于强化政府统筹,坚持托住底部,强化保障和服务,妥善化解管理矛盾。
据介绍,为了应对激增的共享单车停放需求,黄浦区对全区非机动车道路停放资源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因地制宜在有条件的道路增加非机动车停放点位,实现在较短期内停放点位由不足1000个增加至1510个,其中900多个点位可供共享单车投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共享单车需求量大与停放难的突出矛盾。
另一方面通过管理共担,保障停放秩序。世博会以后,黄浦区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两家停放管理企业向社会免费提供非机动车道路停放管理服务。为应对大量的共享单车的规范停放问题,黄浦区在要求单车企业加强管理基础上,委托停放管理企业增加160余人,配合共享单车企业加强重点区域以及面上的管控。目前全区共享单车日整理量在80000辆左右,每天劝阻乱停、乱骑不文明行为的车辆约5万辆。非机动车管理公司还配合公安、城管等执法部门,对违投违停共享单车开展治理,托底处理12345市民热线、12319城管热线、信访、网格中心等有关共享单车的各类投诉以及因共享单车引发的突发事件。
在实践的过程中,黄浦区不断提高应急管理的反应速度。针对重要节点、重点区域出现的“堰塞湖”现象,提前制订应急预案,建立了区、街两级应急联系网络,明确了区市政办、各街道、交警、城管等职能部门、共享单车企业、非机动车管理企业等多方面的应急管理人员、联络人员,落实应急管理车辆以及区、重要景区两级应急疏导点,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加强疏导,确保城区安全。
目前,黄浦区结合“33条”等规定,制作地区非机动车道路停放点的电子地图,在对全区非机动车道路停放点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非机动车停放点的设置分布情况,梳理可适宜投放的区域和停放点;同时探索把握共享单车的使用停放规律,对接网格化管理强化管控,探索“互联网+技术”在共享单车管理上的运用,不断提升科技化、信息化、法治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同时,也将加快制定黄浦区关于加强共享自行车规范管理的具体管理细则,进一步明确区各职能部门、各街道、共享单车企业的各自职责,细化管理标准,在规范企业准入、投放规模控制、信息数据开放、信用管理约束等方面探索操作性强的管理措施,完善托底管理和保障机制,从而进一步形成多方共管共治合力。
专家点评
邹荣(行政法专家、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协同合作处处长):现代政府必须紧密关注社会上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灵敏有效及时地履行法定职责,保障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共享单车是社会主体创新的成果,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对城市管理也带来挑战。如何在尊重社会创新、发挥新事物带来的各种便利的前提下,平衡各方利益,保障城市管理秩序,是共享单车出现后政府面临的急迫现实问题。黄浦区的共享单车“33条”,是在充分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基础上形成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希望在实施中不断总结,尽快形成成熟的制度安排,为其他城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甚至为未来可能的立法提供实践参考。
程金华(上海交大凯原法学院教授、法社会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33条”是一个真正具有前沿探索性的制度建设案例。它的发布充分体现了管理者平衡“创新”与“秩序”的良苦用心,既没有完全扼杀新兴业态的发展空间和服务创新,也体现了管理者并没有被动坐等混乱的泛滥。在与共享单车企业反复博弈的最前沿阵地,“33条”的发布体现了制定者具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勇气,也不乏国际大都市基层公共服务提供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