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岛畅达 智慧交通脉脉先导
环岛路、“空中自行车道”、全国首条高架且全程专用快速公交线路……福建厦门,一座“高颜值”的花园城市,在交通运输绿色、便民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今年,厦门更是把目光聚焦在提速智慧交通产业发展上。厦门市交通运输局把组建“智慧交通办”作为今年工作重点,探索推进智能信息手段在公共交通、物流、行业管理等领域应用,培育出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智慧交通产业,打造一座智慧、绿色的现代交通都市。
智能协同升级公交专用道
“今年,厦门将实施‘一横一纵’公交专用道试点项目。作为厦门2018年的一件重点民生项目,智能化手段在其中的应用将成为重要亮点。”厦门市交通运输局综合运输处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厦门公交集团探索并开发了基于面部特征的疲劳监测、危险驾驶行车监测、人脸识别的司机身份监测等相关前沿技术。
根据规划,厦门将在湖滨南路和嘉禾路两条主干道上试点公交专用道项目,通过车辆与道路设施的智能化升级,实现车与车、车与路之间的协同。信号灯进行智能化升级,对公交专用道实施信号优先。
“厦门将积极探索5G车联网技术、RFID(无线射频识别)车辆识别系统、大数据云平台等技术在公共交通、物流、网约车等领域的应用。”厦门交通运输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厦门目前正加速探索5G网络在交通运输行业中的应用,以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和物流的安全性、可靠性、节能性。
智慧物流降本增效
2017年年底,京东亚洲一号厦门同安物流园正式动工,项目引入自动存取系统(AS/RS)、高速自动分拣系统等高新技术,未来将建成集区域物流枢纽中心、智能物流示范基地、现代化采购中心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物流园区。
这仅仅是厦门智慧物流建设的一个缩影。此前,“空车汇”车货交易等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和诚智达物流公司车队精细化管理服务及大数据分析平台等多个应用平台建成,进一步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海关、检验检疫等口岸部门共建的“单一窗口”平台,上线应用68项,实现“一个窗口、一次申报、一次办结”。截至2017年年底,该平台已与厦门港100%的船舶代理、物流堆场实现了对接,已有375家物流企业、8133辆拖车以及5803名司机注册。
今年,厦门将大力鼓励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物流业中的应用,进一步推动“单一窗口”、厦门市物流产业运行监测平台等已建成平台的升级。目前,有关部门正在联合菜鸟网络探索搭建城市配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物流业相结合,促进城市共同配送和配送业务优化,提高物流运作效率,缩短供应链长度。
智慧大脑编织城市交通信息网
厦门智慧交通发展离不开背后的“智慧大脑”。2016年1月,厦门市综合交通运行信息指挥中心(简称指挥中心)揭牌,经过两年多的运作,该中心已经成为厦门交通运输行业信息的中枢大脑。
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指挥中心已接入公交场站、BRT场站、长途客运站、路网中心、桥隧中心、高速公路出入口等3000余路的交通视频资源;接入公路局、运管处、执法支队、公交集团、信息集团等约60项的业务数据资源;汇集了“两客一危”、普货、重型货车、半挂牵引车、中小学校车等约7.9万辆营运车辆的实时运行数据以及780万张易通卡数据。目前,厦门市“两客一危”车辆入网率已达到100%,在线率近100%,有效预防和减少了道路交通事故。
记者在指挥中心监测大厅看到,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应急指挥办公室也设在这里。当城市交通出现突发事件或者紧急情况时,相关部门可以在这里紧急会商,结合监测大厅的各类交通数据资源,动态观测交通异常实时情况,及时集中会商协调,发布应急指挥指令。
以台风天气为例,指挥中心接入的公路局道路积水预警系统能够实时监控各下穿通道内的具体情况,自动进行异常报警。同时,运用城市运力协同指挥管理系统,联合出租汽车、公交等企业进行城市公共交通的运力调度,及时疏散人流。
下一步,指挥中心将加快建设厦门大交通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推进交通运输部门与公安、交警等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融合应用,强化大数据的挖掘应用,推动交通运输信息跨地域、跨类型互联互通,实现厦门交通资源分布、公众出行需求、交通出行规律以及枢纽客流规模的可视化管理,为交通运输规划决策提供支撑,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安全、便捷、可靠的交通出行服务。
上一篇:青岛发布全国首支邮轮经济发展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