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团雾影响!监测预警诱导 “慧眼”照亮雾中路
前不久,发生在滁(州)新(蔡)高速公路安徽阜阳段的30辆车连撞事故,让大家对团雾的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团雾有多可怕,来听听一位亲历者的体会:“车辆以120公里的时速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突然闯进能见度大约20米的团雾里,开雾灯和双闪都没用,眼前白茫茫一片,心里也是一片空白,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团雾的特点是来无影去无踪,监测难、预警难、保障难,一直是交通安全保障的难点。据统计,每年有超过10%的交通事故伤亡和约三分之一的国省干线公路阻断是由恶劣天气所致。浓雾造成的高速公路连环追尾重特大事故更是屡见不鲜、触目惊心。去年年底,公安部公布了全国2567处高速公路团雾多发路段,总长度近2万公里。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简称部公路院)早在2005年就开始研究雾天交通安全保障技术,并承担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综合预防与处置集成技术开发与示范应用”,牵头组织研发雾天公路行车安全智能诱导技术。通过10多年的研发和实践,技术经过多次更迭,部公路院目前掌握了成套雾天交通安全保障技术,并已开始大规模应用。
部公路院的雾天交通安全保障技术,既能在浓雾来临前做到监测预警,还能在雾中诱导车辆安全驾驶。虽然雾的特点是不可捉摸,但科研人员发现浓雾来临前是有规律可循的。首先,浓雾来临前能见度有一个振荡期,一般从600米至800米下降到200米至450米之间,之后出现小范围波动直至出现浓雾。此外,浓雾形成前,大气温度大多会经历“下降—小幅回升—继续下降”的过程。安装在路边的气象传感装置采集到这些数据后,就可以通过模型建立和计算分析,预测出浓雾。实践表明,这种方法对未来1至3小时、能见度小于200米的浓雾,预警准确率可以达到85%以上。
正如文章开头所述,车辆驶进团雾中时,驾驶员眼前白茫茫一片,不知所措,高速行驶中很容易造成追尾或者冲出路外。为此,科研人员在团雾多发路段设置了限速标志,提醒驾驶员降低车速;在路侧设置了震动标线,车辆轧到标线时会有强烈震动,起到提醒驾驶员的作用;在路侧安装主动发光装置,让驾驶员看清楚道路的轮廓和边缘。
上述措施能防止车辆冲出路外,但怎么防止车辆追尾呢?科研人员又研发了“行车安全智能诱导与防撞系统”。这个系统也设置在浓雾多发地带,当车辆在雾中行驶时,路侧的诱导灯会感应到车辆,并跟随车辆的行进轨迹开始闪烁。也就是说,后面的车辆即使看不到前车也没关系,观察路侧诱导灯即可确定前车的位置,以便保持车距。
部公路院的雾天交通安全保障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监测到预警再到诱导,层层递进,多级防控,目的是把浓雾天气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减少事故的发生。目前,这套系统已经在山东、山西、河北、湖南、贵州、河南、云南等近20个省份进行了应用,累计应用里程300公里以上。实践表明,应用这套系统后,同类事故率同比下降60%至80%。
部公路院交通安全中心成绩优异的高级工程师李长城带领的交通气象研发团队,还牵头制定了《雾天公路行车安全诱导装置》,对雾区引导及防撞预警技术的功能及技术指标进行了明确规定。
安全无小事。部公路院雾天交通安全保障技术已得到大规模推广,有效保障了群众雾天出行时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