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交通情】云南鲁甸震后美丽新生
图为鲁甸县龙头山镇新貌。记者 刘金波 摄
从云南省昭通市向鲁甸县龙头山镇进发,一条盘山公路在山腰上左弯右绕,宛如一条彩带铺展在绿意盎然的青山之中。道路两旁,一处处规划整齐、富有特色的新农村不时闪现,一栋栋整洁、坚固的新房矗立山间……难以想象,这里曾是“8·3”鲁甸地震的重灾区。
9月10日,交通运输部“小康路·交通情”重大主题宣传采访团走进鲁甸,探访交通给当地群众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灾后重建 升级公路畅通致富路
在灾难中失去的,总会由进步来“补偿”。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是所有鲁甸人的灰色记忆,6.5级地震造成617人遇难,数万户房屋倒塌或重损,交通基础设施损毁严重。恢复重建,交通先行,3年来灾区交通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公路路面等级全面提升,公路网络初步形成。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沙坝至小河公路是当时通往地震重灾区的唯一通道,是应急救援阶段的“生命线”,也是灾后恢复重建阶段重要的材料运输通道。这条震前的四级公路,经过重建,现如今已升级为二级公路。宽敞的路面,完善的安保设施,让灾区人民更加直观地享受到了抬脚出门上车的便利。
据昭通市常务副市长余伟介绍,目前,昭通市灾后交通重建项目推进有力有序。截至9月10日,共落实项目资金28.9亿元,恢复重建项目68个中已经完成64个。对未完工项目,交通运输部门正加快建设进度,严格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今年12月31日前全面完成恢复重建的要求,紧紧抓住近4个月的时间,坚决打赢交通恢复重建攻坚战。
扶贫攻坚 扶志扶智齐头并进
“路修好了,大车开进来了,花椒更好卖了。”银屏村村民易纯奎刚从镇上卖花椒苗回来,他告诉记者,路修通后,来村里收购花椒的商贩更多了,花椒价格由以前的1斤30多元涨到50多元,去年卖花椒赚了1万多元。对于今年的收成,他充满信心。
“如今,一个个新村,一条条沥青路,一所所新学校,一座座新房展现在世人面前。我们这里的农副产品,一座山‘递’过一座山,终于‘递’到了山外面。”龙头山镇党委书记李善云介绍,以前就算这里种了农副产品,也卖不上好价钱。
地震的阴影散去,笑容又重新挂在了鲁甸人民的脸上,他们开始盘算着未来的幸福生活。今年5月,龙头山镇启动了乡村旅游项目,计划通过招商引资成立公司,充分开发本地的旅游资源,切实帮助群众脱贫致富。老百姓可以用土地或房屋入股,年底获得分红,也可以去打工赚钱。
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既要扶贫脱贫,又要扶志扶智,教育就成了关键点。学校建设是灾后最先启动的项目,2016年年底,龙头山镇建成小学13所、中学1所。记者看到,新落成的龙泉中学除了教学楼、食堂、学生宿舍楼外,图书馆、体育馆、足球场一应俱全。
“龙泉中学已经连续3年在鲁甸县中考中获得第一了!”提起孩子们的成绩,李善云的脸上洋溢着骄傲和自豪,“学校承载着灾区的希望和未来,培养更多的人才才能让灾区早日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