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博雅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 新闻 > 马路中央住了14年的日......

马路中央住了14年的日子不好过 终于同意拆迁了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黄勇娣 选稿:吴春伟 发布时间:2017-09-13 09:34:56
导语: 9月11日5时30分,52岁的陆辉早早出门跑步。6时许,他来到沪亭北路上的张新国家里,与老张全家一起吃了早饭。“老张,包裹全都打好了?搬家那天,我们会有几个志愿者过来帮忙的。”陆辉是松江区九里亭街道动迁办主任,而老张家则是他一年来密集“攻关”的对象,也是曾备受关注的沪上“最牛钉子户”——在沪亭北路的马路中央,他家的三层小楼已孤零零地滞留了14年。  根据协议,老张全家将于9月15日前全部搬空,交出钥匙。9月18日...


  9月11日5时30分,52岁的陆辉早早出门跑步。6时许,他来到沪亭北路上的张新国家里,与老张全家一起吃了早饭。“老张,包裹全都打好了?搬家那天,我们会有几个志愿者过来帮忙的。”陆辉是松江区九里亭街道动迁办主任,而老张家则是他一年来密集“攻关”的对象,也是曾备受关注的沪上“最牛钉子户”——在沪亭北路的马路中央,他家的三层小楼已孤零零地滞留了14年。

  根据协议,老张全家将于9月15日前全部搬空,交出钥匙。9月18日凌晨,这栋矗立在马路中央的“碉堡”将在一天之内被拆除。

  当年,老张家为何要当“钉子户”?如今,他们提出的动迁要求得到满足了吗?十多年来,他们住在马路中央的日子好过吗?9月11日上午,带着外界关注的一连串问题,记者采访了老张一家。

  “说我拿到6000万元,其实没有”

  沿着沪亭北路往北行驶,老远就看到马路中央的一栋三层农家小楼,旁边还簇拥着一圈“裙房”,四车道到了这里一拐,变成两车道。

  我们把车子停在路边停车场,准备穿过半条马路进到马路中央的老张家,可路上来往车辆实在太多,不得不在路边等候许久。老张家人进出的门口,就紧挨着这半条马路,每天只能在车水马龙中小心穿行。

  抬眼望去,虽然一早阳光并不好,但老张家的二楼阳台上还是晒了好几条床单。而楼下一间门面房外,一对夫妻正在往三轮车上搬东西。据说,老张家的租户最多时有10多家,现在只剩下了3户,租期到9月10日,他们也必须赶在9月15日之前搬走。

  我们跟着陆辉,从路边小门进入了张家,69岁的张新国把我们引到楼上餐桌前坐下。“最近,听说我家终于签约了,外界有各种谣言,亲戚朋友纷纷打电话来询问,今天上午还有3位陌生人上门来打听。有人传,我家拿到了6000万元,有的说,我家拿到了4000万元、3000万元。我解释几句,又有人反过来说——看吧,他家摒了十来年,最后一分钱也没多拿。”老张十分健谈,一见记者就倒起了苦水,“说实话,我们确实没有多拿到房子和钱”。

  其实,这栋三层楼的宅基地持证人,并不是老张,而是他的岳父——87岁的徐老伯。这栋房子里,共住了7口人,老丈人徐老伯、张新国夫妇、老张儿子一家三口和老张已经成家的女儿,四代同堂。

  老张回忆说,第一次收到通知说房子要被拆迁,是在2003年9月,那时可以分到宅基地建小洋房。过去14年,他家不同意动迁,主要是因为自家在上世纪50年代的一份宅基地证明未获得认可,无法按照两个宅基地获得动迁补偿。到了2011年3月,自己也曾签了一份协议同意动迁,但后来又因为家里人口太多、内部利益无法摆平而不了了之。

  今年8月21日,老张家终于签约同意动迁,所获得的补偿并没有超出九亭地区动迁安置政策范畴。最终,他家拿到大中小三套动迁房,以及按照多子女政策享有的一套给老张已婚女儿的安置房,总共4套房子。而老张最初的诉求——“动迁按两个宅基地算,安置6套房子”,并未获得政府部门支持。

  “工作人员的诚意打动了我们”

  既然已经当了14年“钉子户”,最初的利益诉求最终也未获支持,老张一家如今为何突然同意动迁了呢?

  “早在今年初,我们发现,老张一家人在言谈之中出现了松动,他们主动提出了几种解决方案,希望要么货币安置、要么就近安置……这就说明,动迁有戏了。”九里亭街道党工委书记金正斌告诉记者,两年前,九里亭街道从九亭镇析出之后,特别是去年换届之后,开始在城市建设、公共服务配套方面全力“补短板”,“十三五”期间规划了学校、医院、公园、养老院等若干个项目,但遗留的动迁难题不解决,很多项目就无法落地,而在这些动迁难题当中,沪亭北路上的滞留户首当其冲。为此,街道班子成员几次三番上门走访,与老张一家面对面沟通,研究解决方案。

  而十多年的“滞留”,也让老张一家心理渐渐发生了改变,“其实,我们也想早点动迁,并不想影响交通,更不想侵害公共利益。”

  沟通与信任起到了重要作用。“街道干部一次次上门,连党工委书记也亲自到我家来了,让我们很不好意思。”张新国说,街道动迁办主任陆辉和副主任徐民强更成了自家常客,每次临走叮嘱他保重好身体,让自己很感动。

  今年8月19日,陆辉、徐民强又与老张夫妇进行了一次沟通,晓以利害,动之以情,告诉老张夫妇面前有两条路,一个是协议征收,另一个是依法征收。“一旦强制征收,按照1:1的面积补偿,就不能享受九亭地区‘1:1.25’的动迁安置面积补偿政策,也无法享受多子女动迁安置政策。更何况,待在这个马路‘碉堡’里,你心里真的开心吗?”

  两天后,松江区规土局牵头区委政法委、法制办、九里亭街道办事处和九亭镇人民政府邀请滞留户一家四口,召开了关于沪亭北路滞留户动迁安置的专题会议。会上,老张一家对安置面积、补偿价格终于达成了认可,表示同意动迁。会后,街道动迁办会同区第一房屋征收服务公司上门,与87岁的徐老伯正式签约。

  针对老张家的其他部分诉求,街道动迁办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融通解决。比如,老张家提出,房屋征收后,87岁的老人没有房子住,想申请先支取自家的部分补偿款用来购买一套商品房,街道动迁办帮其成功申请支取了70万元。又如,老张家有一套自主发明的鱼饲料加工设备,重达1.5吨,一时舍不得扔掉,街道为其找了个临时仓库存放,并帮其运输过去,解决了一家人的实际难题。另外,考虑到周三搬家时老张家只有一位87岁老人、两位近70岁的老人,陆辉还特地安排了四位志愿者上门帮助其搬家。

  “住马路中央的日子不好过”

  记者坐在老张家二楼采访,有一些大卡车经过时,不仅噪音很大,还能立刻感觉到脚下地板和桌子在震动。

  “到了夜里,往来的大卡车更多,轰隆隆的声音和震动更明显。”张新国坦言,住在马路中央的日子当然不好过,除了灰尘、噪音、安全隐患,还有心理上的巨大压力。他几年前开始主动给政府部门写信,希望早点动迁,“把这个碉堡给炸了”,也同时希望自己的诉求能得到满足。但二者不可能两全。

  记者在采访时,87岁的徐老伯两次从房间里走出来,饶有兴趣地与记者交谈。记者问老人:“要搬家了,是不是有点舍不得?”他女儿徐阿姨马上接过话:“有什么舍不得的?早就想搬了。”临走,老张还特地来到二楼阳台上,送了一盆自己种的太阳花给记者,“这么多花草肯定带不走,只能送给朋友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