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国:抉择中的遇见,亏欠中的奉献
悠悠羌笛,茫茫大漠,昔日张骞跨越无垠戈壁,踏出一条连接东西方的千年坦途。今朝公路交通援疆干部秉持“路桥塔碑”的精神,助建条条康庄大道将新疆与世界相联。
杨建国是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道材中心研发部副主任,2014年作为交通运输部派出的第八批援疆干部,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担任工程管理处副处长,开始了自己三年的援疆之行。
抉择中的遇见
2014年7月,刚刚结束巴基斯坦出差之行的杨建国,接到了组织的援疆任务。一开始杨建国面对新疆这个自己从未踏足过的土地心里是犯嘀咕的,而且十二五期间新疆交通总共投入1500-2000多亿,繁重的任务背后是公路交通部门紧缺的人员,新疆维稳扶贫任务艰巨,新疆交通运输厅三分之一的干部抽调南疆参加“访惠聚”活动,人员严重不足。正因如此,援疆干部来疆的定位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已然需要担负起顶梁柱的角色。
“从登上飞机的那一刻起,我就暗自下定决心:用成绩见证决心,用行动践行承诺。”说完杨建国的眼神里流露出一份坚毅。2014年9月9日,杨建国参加了交通运输部第八批援疆干部座谈会,在部领导、同事、家人的关心和支持下,他坚定了自己援疆的决心。
一份抉择注定着一种遇见。2014年9月16日,交接完手头的工作,杨建国跟交通运输部派出的其余四名援疆干部一道来到了新疆,踏上援疆之路,践行自己的使命。在援疆之行前他们彼此并不熟识,却是在这样的机缘牵引之下,让他们之间产生了足以影响今后人生的情份。
“团队力量是一种精神,是一种鼓舞,周末节假日作为援疆干部都是离家的人,难免焦虑,汪宝良团长则会亲自下厨,将援疆干部聚在一起,用这种方式消除我们的焦虑,让我们能够静下心来踏实工作。”说起汪团长杨建国挺直了背,“他是我的良师益友,也是兄长领导,他不仅关心我们的家庭生活,还会给我们很多工作建议和帮助。三年的时间汪团长分管任务最重,前前后后分管了17个部门,他就像消防员一样,在关键时刻救场。他的足迹踏遍了新疆的13个地州,他用真心换真情,南疆少数民族干部知道他要走了专程赶来为他送行,对于我们来说这是最高级别的认可。”
良师挚友恰如一面映照着自己身影的镜子,杨建国在这面镜子里寻找着自己,也改变着自己。
也是在这样的抉择中杨建国遇见了一起共事三年的新疆“战友”。比起交通人杨建国更愿意用“战友”来称呼自己的同事和伙伴,他认为这代表了一种分量,一种共患难同生死的情谊。一起攻坚克难、一起感悟新疆风土人情,一起“挂图作战”。杨建国到新疆的第25天,便参加了全疆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的年终检查。杨建国为了保证检查工作全面落到实处,主动请缨去南疆去和田。和田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全年近300天都为浮沉、扬沙天气。杨建国虽然惊愕于工作环境的恶劣,但却毫无怨言。
“来到新疆,我也要做‘新疆的儿子娃娃’。”杨建国已从内心深处爱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和这里的“亲人”,对于杨建国来说三年时间不仅仅是在援疆,更是一个自我历练提高的过程,一个收获真性情的过程。三年之期已至,杨建国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从要我援疆到我要援疆的转变,也因此被评为第八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优秀援疆干部人才。
亏欠中的奉献
“对家人的亏欠太多了,其实我妻子一直不在北京工作,2014年8月妻子工作调动来了北京,我们刚刚团聚就要面临我要去援疆的事实,她嘴上说支持我,我知道她心里其实是不愿意的。”说到这杨建国停住了,身体不由地倾靠在椅背上。
杨建国在完成使命的同时还肩负着对家人的一份亏欠。“你知道她刚来北京面对的是新环境新工作,那时候孩子刚5岁还在上幼儿园,她压力很大,我知道的。”面对妻子的不舍,杨建国只能选择不知情,努力完成组织交付的这份信任。“来新疆的这几年她有什么困难也不会主动告诉我,怕我担心,孩子现在都小学三年级了,我走的时候他才上幼儿园……”说到这儿杨建国笑了,他努力用微笑冲淡着艰难的岁月。
提到新疆路桥建设所面临的困境,杨建国眉头紧锁“你知道在来新疆之前,我对于高海拔、冻土层、盐渍土、风雪灾害这些问题的认识都停留在图片文字层面,亲眼见到感悟更加深刻。同样的任务量在新疆和内地是截然不同的,新疆的工作量几乎是内地工作量的2-3倍。” 新疆道路抗灾能力极差,十分脆弱,公路交通人所要面对的不是特殊的人群,而是强大的自然。新疆戈壁面积巨大,戈壁水流极易发生改道,给拦水坝的设置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而南疆道路抗水毁能力极差,每年至少有一次水毁,这无形中增加了新疆道路建设的成本。
遇到这样的困难作为公路桥梁博士的杨建国,总是在第一时间奔赴现场进行处理。杨建国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新建、续建项目工程的质量和项目进展情况,先后30余次到项目一线、生产一线、养护一线调研,实地调研了40多个项目。并用两年的时间,先后到访20多个公路养护道班,通过调研走访,向有关部门提交合理化建议30余份。
杨建国说自己援疆的三年时间,所尽的只是绵薄之力。“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援疆干部,我的故事也并不特别,是绝大多数援疆人都会遇到的,但是当我看到新疆交通人在茫茫沙漠铸就的生命之路,地处高海拔地带红其拉甫养护道班,因长期的高海拔作业而患上脑水肿、肺水肿和高原心脏病的时候,同样作为公路交通人我很能体会那份艰难。因为公路线很长,养护工人每天都是一个馕,一瓶水,一把锨,在公路沿线一干就是一天,他们让我敬佩。”说完杨建国的眼眶里满溢着泪花。
交通运输部第八批援疆干部在援疆的三年时间里,参与了新疆所有重大交通静安寺项目建设、参与谋划了“十三五”下新疆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同时推进了“三年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年”活动的启动和实施,不断提高新疆公路项目的优良率等等。还参与了全疆国省干线公路的20条ETC车道和145条MTC车道实施了改造,实现了新疆ETC车道从极不成熟到全面普及完善的过程;并创建了五工台、五五新镇两个全国百佳示范服务区,库车、奎屯、克孜勒、石河子、三坪服五个国家优秀服务区等,虽然三年的工作成果无法一一枚举,但是美好的记忆里印记着一生的新疆情。
数据虽然不能说明一切,但却能说明一种存在,铭记一段过往。就像维吾尔族谚语常说的奥斯曼掉了,眉毛还在;水流走了,石头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