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42万亿 京津冀或撬动百万亿投资
未来6年需要投入42万亿元。数日前,财政部为京津冀一体化开出的这份“预算表”已在一些行业的资本市场上掀起“波澜”。
一名熟悉京津冀协同发展方案出台过程的人士告诉记者,42万亿元投资主要是针对基础设施建设,未来,加上能源、产业流动等带来的投资效应,京津冀可能撬动的资本将达百万亿元。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这意味着纲要正式出台的日子已经很近了。随着纲要的落定,各个部门也将迅速进入响应落实阶段,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和三地政府近日均就协同发展作出了表态或部署。
“在二季度稳增长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重大战略的推进也会加速,前期投资可能带来的稳增长效应对经济企稳有重要作用。”上述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从投资资金来源看,公共预算只能是“预热”,政府主推的PPP(公私合作)等模式能否得到市场的支持才是战略推进速度的关键。
大战略能撬动多少投资
三大战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的推进不仅在长远上对中国战略转型有着重大作用,短期来看,其稳增长的能力也不可估量。国家发改委近期召开的经济形势发布会中,三大战略被明确列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之一,其前期投资规模可见一斑。
从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专题汇报到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纲要》,作为三大战略中最重要的区域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历经了一年多的磨合时期。
一名曾参与前期规划调研的专家告诉本报记者,这一规划所面临的难度和博弈前所未有。“一体化的概念提出来也有十多年了,要是好弄也不会这么多年都没进展。”他表示,可能涉及到的大规模投资也是当时的调研重点之一。
据财政部测算,京津冀一体化在未来6年需要投入42万亿元。也就是说,在2020年前,京津冀地区及相关产业将迎来平均每年7万亿元的投资机会。这些投资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建设,京津冀三地将快速着手补齐基础设施的“最后一公里”。
记者获悉,《纲要》发布后,后续还将出台三年滚动实施计划,专项规划以及三省市地方协同发展规划。
42万亿元的基建投资之外,能源和产业转移等领域可能撬动的投资或达百万亿元。上述熟悉方案出台过程人士表示,环境治理、提质增效、节能减排等关键词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都难以分开。
此前有媒体报道,去年由中科院原院长、两院院士路甬祥牵头的国家级调研组近日完成一项报告,提议国家在河北张家口市张北县一带建立新能源“特区”。报告提出,计划未来10~15年内,建成京津冀地区最大的风电、光伏及光热项目集群,暨国家级新能源前沿技术示范基地,预计投资规模达万亿元以上。
此外,为了进行产业承接和再分配,三地早已掀起包括投资产业新城在内的热潮。上述熟悉方案出台过程人士表示,随着协同发展的深化和基建的完善,这些投资将会成为后续的主要部分。
投资蓝图已基本完成,接下来就等资金落实了。本报记者从多名人士处了解到,目前主要的公共投资来自中央和地方政府,中央层面的投资将尽量与“十三五”等重大战略接轨,不会大规模增投。
一名知情人士昨日告诉本报记者,目前有关部门的主流思路还是要大力推行PPP模式,在政府率先投资的前提下,更大程度地引入外部资本。
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打响第一枪”
《纲要》落槌定音后,协同发展将从何处破题?从各方面近日的表态来看,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将有望“打响第一枪”。
4月30日的政治局会议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国家发改委昨日发布消息称,京津冀协同发展各项工作目前进入集中攻坚、重点突破、全面落实的关键阶段,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做好体制改革创新驱动、试点示范等工作,加快推进交通、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这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积极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实质进展,发挥重大项目对稳增长和协同发展的关键作用。
5月5日下午,北京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市长王安顺表示,要突出抓好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核心,坚决控制住增量,坚决疏解存量,把人口疏解作为衡量功能疏解的重要指标,切实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
事实上,早在去年,北京就开始了人口和一些产业的向外疏解。以极具代表性的动物园批发市场为例,其区域内的天皓成批发市场已经拆牌撤市,数月之间,350家商户全部搬离。今年,“动批”还将继续腾退20万平方米,并加快向周边地区疏解。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杨开忠认为,从经济功能角度看,疏解的重点包括,区域流通网络枢纽功能,培育天津、石家庄、唐山区域性枢纽机场,疏解首都航空运输压力;将大红门、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等区域性商品批发交易市场迁往市中心50公里以外地区等。
疏解非首都功能,那什么是北京的核心功能?去年2月,习近平考察北京时曾对北京的核心功能明确定位:要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
天津的定位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示范区和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的定位主要涉及到产业转型升级、商贸物流、环保和生态涵养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
“依靠各自的定位有针对性地部署,将是三地未来的重点,也是能否实现协同发展的关键。”上述熟悉方案出台过程人士表示。
基建仍是今年主旋律
在博弈激烈的规划落定过程中,以交通为代表的基建协同发展是进展最为迅速的部分,有专家对记者分析称,作为《纲要》落实的第一年,基建项目落地仍将是本年度的主旋律。
5月5日,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交通一体化实施方案》,安排部署2015年工作。
根据交通运输部昨日发布的消息,将加快推进一批客运专线、城际铁路项目前期研究及建设工作,大力推进京津冀区域“断头路”、“瓶颈”路段建设,组织启动一批港口集疏运项目,加快推进北京新机场及配套工程建设。力争在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公共出行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实现突破性进展。
根据官方媒体发布的消息,从初步规划来看,到2020年,将着力打造京津冀“一环六放射二航五港”的交通一体化体系。
北京市交通委日前也表示,根据即将出台的《北京交通发展纲要(2014-2030年)》,到2020年,将形成京津冀9000公里的高速公路网和主要城市3小时公路交通圈,9500公里的铁路网和主要城市1小时城际铁路交通圈。
“基建的稳定性和所能带来的后发优势使得各方面对这个领域的投资都十分放心。”上述熟悉方案出台过程人士表示。
根据河北省上年出台的《关于加大重点领域投资力度的意见》,该省将在交通设施建设、能源项目、城市基础设施、生态修复工程、重点产业支撑项目、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等六个领域计划投资1.2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