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博雅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 新闻 > 江河奔腾帆正满——党......

江河奔腾帆正满——党的十八大以来内河航道高质量发展纪实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10-21 13:46:28
导语:这是一幅壮美图景:在中国的版图上,从万里长江到西江航运干线,再到千年京杭大运河,两横一纵三条主水路,与纵横交错的高等级航道网,在青山绿水间蜿蜒伸展,见证了中国水运十年阔步前行的每一个脚印。十年沧海桑田,十年日新月异。如今全国有高品质内河航道12.8万公里,其中高等级航道超过1.6万公里,这些密布在大地上的一条条绿色、智慧“金飘带”,将沿江沿河城镇和产业园区串珠成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带动沿线通...

这是一幅壮美图景:在中国的版图上,从万里长江到西江航运干线,再到千年京杭大运河,两横一纵三条主水路,与纵横交错的高等级航道网,在青山绿水间蜿蜒伸展,见证了中国水运十年阔步前行的每一个脚印。


十年沧海桑田,十年日新月异。如今全国有高品质内河航道12.8万公里,其中高等级航道超过1.6万公里,这些密布在大地上的一条条绿色、智慧“金飘带”,将沿江沿河城镇和产业园区串珠成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带动沿线通江达海、联通世界!


联网强链 水运设施总规模世界第一


清晨的江苏南京港龙潭港区集装箱码头,龙门吊上下往复,装卸集卡来回穿梭,巨轮靠泊起航。


“十年前,长江通航船舶普遍小,集装箱班轮普遍只有五六千吨级。如今,6万到8万吨级的散货船到南京屡见不鲜,港区快速发展,南京对长江中上游地区辐射的效益越来越强!”南京港龙集公司负责人高兴地介绍。


航道,是重要公益性基础设施,更是江河流域产业带形成和发展流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提升内河水运能力,各地多点发力,打通内河堵点,畅通重点航段,加强高等级航道网建设的步伐稳健而豪迈。


十年来,致力于“深下游、畅中游、延上游、通支流”,荆江航道整治工程、武汉至安庆段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整治工程、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一项项圆梦工程得以加快实施,使长江下游“咽喉”疏通——长江口航道北主南辅、相得益彰,中游“肠梗阻”逐渐被打通,6米水深航道通达武汉,5万吨级海轮直达南京、万吨级船舶直达武汉、3000吨级船舶直达重庆、2000吨级船舶直达宜宾……万里长江,正呈现万千新气象。


在珠江水系,加快高等级航道建设的大戏也一直上演。


今年8月28日,全长约135公里、新中国首条通江达海运河工程——平陆运河项目开建,这条联通南宁和北部湾、可通航5000吨级船舶的运河,将缩短西江中上游地区入海航程约560公里,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有机衔接“一带一路”,更大力度、更广范围融入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可谓规模大、使命重、意义深。


西江航运干线贵港至梧州3000吨级航道工程正加紧建设,年底可将航道从2000吨级提升到3000吨级;2020年,“西江亿吨黄金水道”标志性工程——大藤峡水利枢纽下闸蓄水,使坝上通航船舶由300吨级跃升至3000吨级;2021年6月,制约右江至珠江千吨级航道贯通的重要水运通道设施——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开建……“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关键节点被逐一打通。


十年来,江苏努力推动形成以长江、京杭运河为骨干,三级航道为主体的 “两纵五横”航道网,至2021年年底,已建成“一纵两横”骨干航道;“十三五”以来,浙江累计完成港航投资超1200亿元,新增内河高等级航道210公里,实现全省所有设区市通江达海,如今正东西南北四向发力,加快高等级航道网建设。


十年来,交通运输行业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坚持规划引领、适度超前,加快推进高等级航道联网、补网、强链,打通“肠梗阻”,畅通生命线,推动水路交通绿色低碳发展。2015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施行,更是从法律层面为促进航道、航运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保障。


“我国水运事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水运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保持世界第一。到2021年年底,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8万公里,其中高等级航道超过1.6万公里……”在交通运输部今年8月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自豪地宣告。


生态优先 绿色长廊壮美如画


近日,在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扬子洲镇江豚湾水域,虽然水位较低,但仍有数十头江豚在货轮附近来回游动、嬉戏,其中还有江豚“小朋友”。


长江江豚是长江水生生态修复的旗舰物种,也是万里长江生态的“晴雨表”。


十年来,交通运输行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生态优先、绿色环保”已成为各地内河航道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特别是在长江,长江航道部门在航道整治建设中全面应用生态技术,80%以上护岸实现绿化,既促进了水深行畅,又保护了绿水青山。


行走荆江江陵县岸边,昔日黄沙漫漫、寸草不长的倒口窑心滩,而今已变成巨大绿洲,芦苇摇曳,野鸭栖息。监测显示,这段荆江航道整治工程所在河段分布了3个国家级保护区,区内的一级保护动物江豚、麋鹿已显著增加。


今年5月20日,长江干线武汉至安庆段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通过环境保护竣工验收。9个昔日荒滩,如今绿草茵茵、鸟语花香;15.4公里生态护岸上,数万株杨树迎风招展;3处生态涵养区里,水鸟嬉戏……


特别是相当于91个足球场、用“废弃”疏浚土吹填出来的戴家洲生态固滩,宛如巨型绿色航空母舰。


“这么大的生态固滩,给了动植物一个固定安全的生存之地,对整个长江水陆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作用显而易见!”中科院水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唐涛对戴家洲生态固滩的规模与成效印象深刻。


正在建设的广西平陆运河项目,原来的河道将裁弯取直,建设方因地制宜设计多处生态涵养区,供鱼类休息、觅食、产卵,并打通鱼类洄游通道,在航道沿线建设生态型护岸,努力打造“河畅、水清、鱼翔、岸绿、景美”的世界一流运河生态廊道。


江苏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指示,探索打造京杭运河江苏段高质态、现代化绿色航运发展示范带,建设“会呼吸的护岸”,航道景观与城市风景交融……空中俯视,苏北运河俨然一条“绿色长廊”。


2016年10月,湖州获批成为全国唯一的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后,浙江拉开了全方位探索内河水运转型的序幕,绿色岸电建设、河海联运、空水联运成为绿色交通的“金名片”。


愿江水浩荡,喜看人水和谐。


十年来,交通运输行业始终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从顶层设计入手,发布内河航道绿色建设、养护技术指南,实施交通强国绿色航道建设试点项目,将生态环保理念融入航道规划、建设、养护、管理等各方面和全过程,有序有度利用航道水深资源,让承载着民族之魂、发展之利的内河航道更加壮美如诗。


智慧便捷 民生答卷百姓称赞


今年3月22日,长江航道局长江干线数字航道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工程(长江电子航道图)竣工验收,标志着长江数字航道基本构架搭建完成。


5年的精心打造,形成一个手机App、一张“智慧之网”、一江“数字经济”。作为交通运输更贴近民生实事,长江电子航道图已成为服务长江经济带重要的“智慧力量”。每年实现长江干线全线航标数据更新不少于10万条,电子航道图数据更新不少于1500幅,水位数据年交换传输不少于40万条次,为用户提供“手掌上的航道”“指尖上的服务”,交出了一份精彩的民生答卷。


内河水运经济的快速发展,让供需矛盾在船闸节点上集中体现。提升船闸运行效率,是智慧船闸建设的核心。


“通过智能运行系统,我们放闸时精确到分,让单闸室的利用率提高10%以上。”淮安船闸现场安全员说。


为了梯级船闸“过得快”“放得多”,2021年12月,山东济宁智慧港航综合调度指挥中心启用,每年可至少节省10%的运输成本,碳排放降低5%以上;导助航设施损耗至少降低10%,水上突发事件发生概率大大降低。


“在刘老涧船闸,我们可以自由选择通过哪道闸室,手机‘船讯通’App会收到过闸信息,可以提前预约过闸,还能查运货信息,方便得很!”“鲁济宁货6333”轮船员对智能船闸系统带来的便捷、高效由衷称赞。


一系列综合智能助航技术在桥区航道的重点应用,则为高质量保障桥区航道安全、畅通增添新动力。


“动态监测桥区航标失常快速处置,效果显著!”


“桥区航标平均恢复时长降低3倍以上。”


“能全天候特别是在夜间提升桥区航标辨识度,不仅助航效能显著提升,保障率也大幅提高。”


……


十年来,交通运输行业积极推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与航道管养深度融合,促进航道公共服务由传统方式向数字化转型,不仅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更为内河水运事业发展提供新动能。


以水为媒 内陆地区联通世界


日前,广西贵港港和顺码头,3个4000吨级以上泊位每天迎来送往,热闹非凡。繁荣的背后,是码头前沿水运“动脉”更加畅通、安全、智慧、高效形成的虹吸效应,更多的货物走水路、奔珠江口,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这样的生动场景,每天都在长江、珠江、京杭运河,长三角、珠三角等水网地区精彩上演。


经过十年发展,至2021年年底,长江经济带高等级航道里程达1万公里,长江航道的战略支撑能力显著提升,推动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在珠江水系,便捷畅通低成本的水路交通,让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承接的合作热火朝天,“江”的活力进一步激发,珠江—西江经济带已成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与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关键通道。


千年古运河,经过多年的升级、改造,如毛细血管般将大发展、大流通的改革红利,输送到每一城、每一村,沿河以航促港、以港聚产、以产兴城。


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断完善的高等级航道网,饱蘸低碳、环保、智慧底色,链接起沿江沿河“珍珠”,形成巨大聚合效应,推动“大通道、大港口、大产业”联动发展,水路运输规模持续增长,船闸过闸货量增势强劲。


长江干线港口货物吞吐量由2012年的17.5亿吨增长到2021年的35亿吨,稳居世界内河第一,货物周转量占沿江社会总量的60%,有力保障了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三峡枢纽年通过量从2012年的0.915亿吨提升到2021年的1.5亿吨,自2016年来实现年均1.4亿吨高位运行。


长洲水利枢纽船闸货物通过量2018年首破亿吨,达1.32亿吨,与长江三峡船闸通过量(1.4亿吨)基本持平;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超过1.5亿吨,今年8月15日,长洲水利枢纽船闸过货量破亿吨,比去年提早15天……


如今,一条条航道纵横交错,融入立体互联的综合交通运输网,有力地保障双循环物流供应链的畅通,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等区域和国家重大战略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十年的发展,内河航道已变身一条条活力“动脉”,让曾经只在海边发展强劲的港口,向内陆腹地快速延伸,带动沿线通江达海、辐射八方、联通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