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博雅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文化 > 实践 > 连云港“雷锋车”49年......

连云港“雷锋车”49年续写雷锋精神

来源:江苏工人报 发布时间:2015-05-04 14:52:00
导语:上世纪九十年代“雷锋车”  上世纪九十年代“雷锋车”学习雷锋好榜样,一学就是49年。连云港市新浦汽车总站的“雷锋车”,用近半个世纪的坚守,赢得了“中国第一‘雷锋车’”的美誉。  49年来,他们一代一代地坚持学雷锋,又一代一代地把雷锋精神发扬光大。从一条木扁担、一辆木板车,演变为铁板车、人力三轮车、电动车,到现在的风光旅游车,行程17万多公里,免费运送老弱病残旅客26万人次,义务运送行李包22万余件。“雷锋车...


上世纪九十年代“雷锋车”

  上世纪九十年代“雷锋车”学习雷锋好榜样,一学就是49年。连云港市新浦汽车总站的“雷锋车”,用近半个世纪的坚守,赢得了“中国第一‘雷锋车’”的美誉。

  49年来,他们一代一代地坚持学雷锋,又一代一代地把雷锋精神发扬光大。从一条木扁担、一辆木板车,演变为铁板车、人力三轮车、电动车,到现在的风光旅游车,行程17万多公里,免费运送老弱病残旅客26万人次,义务运送行李包22万余件。“雷锋车手”们用全心全意、始终如一的为民服务铸就了“宁愿自己千般苦,不让旅客一时难”的永恒承诺,锤炼出与时俱进、感人至深的“雷锋车精神”,成为持续高扬在全国学雷锋进程中一面鲜艳的旗帜。

  1963年,在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春潮中,新浦汽车总站长途服务组的服务员郭兰凤、余友云、朱正英三姐妹决定,利用更多的时间为旅客提供更周到、更贴心的服务。她们发现,汽车站的旅客要到1公里外的火车站转车,而火车站的旅客又要到汽车站来转车。为方便旅客、避免误点误车,特别是帮助那些行李较多、行动不便的旅客,她们拿着扁担和绳子,开始了周而复始却又乐在其中的服务之旅。为了方便搬运行李,更好地服务旅客,她们又设法协调了一辆平板车。从此,这辆小板车风里来雨里去,为四面八方的旅客嘘寒送暖、排忧解难。

  旅客们亲切地称这辆小板车为“雷锋车”,把拉车的姑娘们叫作“雷锋车手”。

  49年来,一代代“雷锋车手”们怀揣真情、奉献真爱,不知疲倦、乐在其中。“雷锋车手”郝芳萍、沙常梅,面对不慎摔倒、瘫坐在地的58岁老工人颜怀英,用“雷锋车”紧急送医院,挂号、就诊、预付手术费、跟踪护理……直到老人的家人赶到;“雷锋车手”滕士花、史朝荣,面对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女青年员润霞,更是格外关照,不含葱姜的馄饨、不加糖的荷包蛋、“来一桶”大碗面……直到她的哥哥和丈夫将她领走;“雷锋车手”

  李保英给旅客的孩子哺乳后,自己的儿子受到交叉感染,得了小儿麻痹症,她毫无怨言。曾经有人问她:“你这样做,图个啥呢?”她的回答是:“帮助别人就是快乐,奉献社会就是满足。”

  49年来,一代代“雷锋车手”,紧握着雷锋精神的接力棒,传承精神,传递感动。“只要自己做的事是群众需要的,就要继续做下去”。

  “雷锋车”组有位老大姐叫朱秀兰,大家都喜欢这位和善爱笑的大姐。1983年底,一张癌症诊断书如晴天霹雳打破了朱秀兰的幸福生活,但她竟然从医院跑出来,坚持拉“雷锋车”。她说:“我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但我拉车十几年,这份情丢不下,就让我再拉几回吧!”那一年的春运不到20天,朱秀兰就收到200多封旅客表扬信。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朱大姐撑起虚弱的身体对女儿肖彦说:“妈妈不行了,有句话想对你说,长大了你能像妈妈一样拉‘雷锋车’吗?”第二年肖彦也拉起了“雷锋车”。这位全国工会十三大代表说:“妈妈的一生把一切都献给了别人。从妈妈交给我的‘雷锋车’上我懂得了人生的价值,也更加坚定了我沿着妈妈没有走完的路走下去的决心。”

  一些外籍人士也受到“雷锋车”精神的鼓舞,自愿加人“雷锋车”组。从澳大利亚堪培拉到连云港外国语学校担任外籍教师的安娜女士,就是“雷锋车”组首位洋车手。

  一家两代人做“雷锋车”手的朱秀兰母女、一家四代人接受过“雷锋车”组服务的单新惠老人、一个又一个受“雷锋车”精神鼓舞主动当起洋车手的外籍人士……他们既是“雷锋车”事业始终得以坚守的实践者、见证者,也是雷锋精神的忠诚弘扬者、传承者。

  在“雷锋车精神”感召下,港城1700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80余万名干部群众和30余万名中小学生踊跃参与到“与雷锋车同行”志愿服务活动中,焕发出强烈的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热情,汇聚起崇德向善的弘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