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博雅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美丽的乡村公路凉山州布拖县拖觉镇——灿烂笑容洒满彝家通乡路

凉山州布拖县拖觉镇——灿烂笑容洒满彝家通乡路

来源:发布时间:14.10.22

人字雁阵带着依依不舍的留恋飞过放羊少女撑起的黄油伞,伞下少女凄婉而优美的嗓音吟唱着关于爱情和思念的“朵洛荷”。

        这里是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的凉山彝族原生态“朵洛荷”民歌演绎之乡。通往拖觉镇的柏油路平坦而光亮,公路两旁郁郁葱葱的行道树,被秋风亲吻过后树叶都羞得通红。公路修好后,拖觉镇亚河村的阿依和姐妹们最爱相约到路边练习“朵洛荷”民歌演绎。

“这条路,是西昌至云南省昭通市、溪洛渡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等国家大型水电站以及布拖水电基地和中国火把之乡发祥地的快捷通道,是布拖县重要的政治路、经济路和扶贫路。”布拖县交通局长柳子色说起这条路就一脸灿烂。

土豆变成金豆豆

布拖县是凉山州马铃薯主产区之一,常年面积在10万亩以上,播种面积占全州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是全州的种薯基地县,布拖马铃薯以品种多,块头大,适口性好,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高而享誉省内外,尤其是布拖乌洋芋已成为凉山州公认的马铃薯中的极品。

“路修通后乌洋芋外运、外销方便快捷许多,种乌洋芋的村民人均增收1000多元,收入是往年的2倍还多。这条路是我们的惠民路、致富路和幸福路哦!”114日,美撒乡莫此村村主任吉列也子说起这条路时,感触很深。

“今年我家种了2亩乌洋芋,由于路好买家多,价格比去年翻了一番,除去成本后净赚了2400多元。”多年来居住在公路沿线的薯农们,因路况不好,马铃薯都只能低价出售,收入微薄,现在油路修到家门口,土豆变成金豆豆了。美撒乡莫此村二组的俄底尔子感慨万分地说:“这都归功于这条油路的贯通呀。”

尤其让人兴奋的是,油路修通后,收购马铃薯的车辆“排起队开进来”,带动了沿线薯农的增收,布拖至拖觉路的沿线有3万多亩优质马铃薯和近千亩乌洋芋面积,过去路不好,薯农卖价低,现在路变样了,商贩直接将车开到薯农的家门口收购,价格由以前的每公斤0.4元变为了每公斤0.8元,仅此,当地薯农增收达2000多万元。

旅游经济随路腾飞

布拖是彝族聚居县,是彝族火把节的发源地,素有“中国彝族火把节之乡”、“火把节的圣地”、“彝族民间工艺银饰之乡”等美称。布拖的火把节具有悠久的历史,因其民风古朴、风韵独特,并具有浓厚、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而闻名遐迩,享誉国内外。

路修好后,先后有60多家境内外媒体专程到布拖拖觉拍摄、录制、报道火把节,将布拖原生态的民间火把文化宣传到了世界各地,打造出了中国彝族火把节之乡的文化品牌,提升了布拖的知名度。

 拖觉坝的日柱(地名)正好是火把节“三把火”传说中燃起第一把火的地方,其火把文化底蕴厚重而原汁原味。每年拖觉群众自发的民间原生态火把节,都吸引了众多的新闻媒体和世界各地的客人。“现今路好了,火把节期间来旅游的人更多了,我们的收入自然就更多咯!”拖觉镇的吉列尔拉说起自家的生意合不拢嘴。

2004年以来,布拖县完成旅游总收入4500万元,其中,火把文化旅游占70%,拖觉的火把文化旅游又占了25%,旅游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并逐年上升,已成为拖觉经济的又一增长点。

观念更新路路通

“自从布拖至拖觉的路开修以来,连着油路的石嘴村小等学校的路也修成了水泥路,修建物资很快运进来,学校建设得到了空前改善。现在,建筑最漂亮的是学校,环境最美的是校园,人气最旺的也是学校,家长送孩子入学的积极性高涨,学生入学率达到了99.6%。”历来为学生入学率低而头痛的拖觉镇石嘴村小校长尔沙兴奋地说。

“现在学校修得那么好,路也修到家门口了,孩子去学校上课的步行时间缩短了,乡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享受着同等的教育待遇,再不积极送孩子上学,实在不应该!”石嘴村的彝族群众们纷纷说。

“以前开车到县城要1个多小时,现在路好了只要20分钟,省时又便捷,我准备花上1万元钱来装修房屋,要把家打扮得跟这条标美路一样漂亮。”114日,跑运输的且沙师傅拉回材料准备装修房屋。

在拖觉,像且沙师傅一样因为道路条件的改善而改变居住环境的村民比比皆是。目前,在油路沿线的1万多户人家中,已经有2000多家农户进行了改造:房屋装修、建沼气池、改厨、改厕,让人居环境同路一起和谐起来。而今,走进油路沿线的农家房里,最吸引人眼球的是民族特色浓郁的窗花和漂亮的彝家墙画。

“这条标美的通乡油路修通后,来到这里旅游的、做生意的、过路的人多起来了,彝族群众的一些不好的习惯也在不自觉中得到革除。”拖觉镇党委书记嘿哈比子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