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扬招被视而不见 谁来为老人打车停下滚滚车轮?
据《劳动报》报道,雨中碰到老人送孙子上学,送到目的地后,主动等候在原地,然后再送他们回家;看到生病老人打车,不仅主动将其送往医院,还花三个小时陪他们就医……近期,锦江出租公司连续收到三封感谢信,表扬好司机为老人等弱势群体提供热情服务。
其中一封信这样写道:“在雨中扬招了半个多小时没有车停下,心里‘冻得冰凉’,是这位好司机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冻得冰凉”四个字,不得不让人再次面对这个事实:在网络叫车模式日益普遍,传统出租车行业陷入困境的今天,老人打车太难了!
雨天遇好司机热情相助
上月的一个傍晚,因为儿子和儿媳出差,王老先生和爱人准备送8岁的孙子前往闵行区金辉路外国语学校。当天下着雨,王老先生左手打着伞,右手拎着一床被褥;爱人右手打着伞,背着一个双肩包,左手牵着孙子,在小区门口扬招出租车。
一辆车、两辆车、三辆车……驶过的空车都没停下。半个多小时过去了,眼看爱人和孙子的鞋袜被雨淋湿,王老先生心急如焚又十分无奈。这时,途经此处的锦江出租驾驶员杨正华见状后,放弃了回家吃饭的念头,将车停在了他们面前,并将老人和孩子扶进车厢。到达学校后,看到三人老的老小的小,又带了那么多行李,他又冒雨把行李搬到学生宿舍大楼电梯口,并对王老先生说:“学校的位置比较偏僻,雨也越下越大,回去可能会打不到车。你们先上楼把孩子安顿好,我在楼下车里等你们,再原路把你们送回家。”
晚上8点多,当晚饭都没吃的杨师傅把王老先生和爱人送到家门口,王老先生紧紧握住杨师傅的手说:“师傅,我去的时候打了半个小时也没拦到车,天凉不说,我的心更是凉透了。今天能遇到您这样的好司机,真的既激动又感动!”
帮助乘客送医奉献爱心
另外两封信讲述的故事,同样和老人等弱势群体打车有关。
一天早晨,施先生的母亲在家中突发腹痛,当时只有施先生八十高龄的外祖母在家中,两位老人相互搀扶着在路边准备打车去华山医院。
由于腹痛难忍,施先生的母亲在路边蹲下身子并蜷缩着,施先生的外祖母则不停地向经过此处的出租车辆招手求助,但始终无果。这时,司机倪建海看到这一幕,马上将车停在老人们的面前。下车了解情况后,将他们搀扶上车并火速驶往华山医院。到医院后,倪师傅又为老人挂号、陪着做检查,前前后后忙碌了三个多小时。直到老人挂上盐水,家属赶到后,才默默地离开。整个救助过程中,他放弃了三个多小时的营运时间,不但未收取乘客的任何费用,而且还自己支付了停车费。
而驾驶员金志均师傅途经七莘路2465弄小区门口时,看见残疾人乘客多次扬招过往的出租车失败后,主动招呼他上车,并将他送至医院。事后,乘客发出了表扬信。
老人扬招为何被视而不见
三封感谢信,让三位好司机浮出水面。但是,在他们遇到老人之前,那么多空驶而过的出租车为何视而不见?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出租车司机坦言,怕影响赚钱、怕摊上事儿。他告诉记者,现在生意越来越难做,以前做800元只要10个小时,如今至少需要12个小时。对“扬招”生意视而不见,就是因为打车平台提供的单子,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特别是老年乘客,一般路程都不会太远。大部分人腿脚不便,行动比较缓慢,还容易摔倒,不仅影响了运营效率,还增加了风险。”
还有一个原因,也让司机们对老人“另眼相看”,那就是越来越严的交规。一位管理人员表示,现在上海道路上有很多禁停区域,老人打车或下车的地方,很多是禁停点,司机们害怕吃到违章单。
多措并举缓解“老人打车难”
尽管有各种原因,但是面对已经进入老年社会的上海,缓解“老人打车难”问题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
记者在锦江采访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此次三封感谢信中的主人公都来自该公司502车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平时,我们一直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公司层面也有精神文明奖励的机制,车队中形成了乐于助人的氛围。这三个司机都是老党员,其中两位还是雷锋车队的成员,他们做的好人好事不胜枚举。”
好司机倪建海则说了一番心里话:接送老年乘客会影响营收,但每个人都有老的一天。如果只为利益而不讲道德,那么未来当我们老了,谁来伸出援助之手?
然而,“老人打车难”问题依靠好司机的力量还十分有限,必须在政策、规定上出台可行的办法。业内人士建议,是否可以出台政策方面的措施,鼓励司机接老人的生意;同时应加速建设更多的出租车扬招点,特别是医院等老年人进出繁忙的场所,并设置老年人绿色通道,让司机停车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