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争议背后的思考
《环球财经》副社长 刘海峰
2010年12月3日,无疑是一个中华民族值得记住的日子。这一天,坚持自主创新的中国高铁在京沪铁路上又创出了时速486.12公里的纪录,实现了32年前邓小平在日本考察新干线时所说:“像风一样快,我们现在很需要跑”的历史夙愿。
中国高铁的迅猛发展,在全面改善我国经济布局、给国人带来出行方便、引起国内外惊叹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同的质疑。
沪杭高铁通车后,一则关于高铁车厢只坐了一个人的新闻引起了广大网民的关注。一时间,建高速铁路耗费巨资、将引发债务危机、导致老百姓高价乘车等议论被一些中外媒体炒作。这些媒体在炒作过程中,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沪杭高铁仅仅是沪昆高铁率先通车的一小段。稍有常识的人都明白,如果沪杭高铁现在就满负荷运行,当沪昆高铁全线通车时,沪杭高铁将人满为患。同样道理,现在被有些媒体认为上座率不足的武广高铁也是京港高铁的一部分。另外,这种有意忽略公共交通特点的质疑,就像质疑地铁末班车上只坐几个人一样荒谬。公共交通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降低社会的总成本,如果国有的公共交通像私营交通企业一样,只愿意在最好的路段和时段满负荷运行,追求最高利润,就会出现所有的人都只能自己买车,道路永远不够用,社会总成本高出全社会承受能力的局面。
美国有人曾经测算出,日本每平方英里人口达880人,英国达653人,而美国只有86人。我国也有人做过测算,中国东部每平方公里人口为550人,中部440人;日本330人,美国仅有33人。美国重点发展高速公路和航空业的“经”搬到中国来行不通。11月24日,美国《大东洋》月刊网站刊登了一篇题为:“为何美国不建中国式高速铁路”的文章,文中说:“高铁并不比普通铁路有利于环境。我们缓慢的铁路网换来了许多好处:我们对政府权力的限制,我们的民主政治体系,还有我们享有的众多基础设施,包括房屋、工厂和道路等。为了修建铁路而拆除这些设施将会代价高昂。总之,我认为这些东西比一条很酷的铁路系统要有价值得多。”在武广高铁开通之后,也出现了一些质疑之声。有些媒体炒作“被高速”,甚至故意用武广铁路普快列车的130元硬座票价与高铁一等票价780元进行比较,以突显高铁票价的昂贵。事实上,每当春运期间,返乡的农民工相当一部分买不到回乡的普通列车车票,不得不乘坐票价较高的长途汽车或多花几百元购买高价票。面对数以百万计的汹涌人潮,靠某些学者、媒体宣传的缓慢行驶、有田园情调的列车来解决老百姓出行问题,无异于纸上谈兵。
中国的人口、土地现状决定了建设高速铁路是一条符合国情的正确道路。有专家指出,高铁运营前,一列普通列车的硬座车厢只占一小部分,而大多数车厢被用作卧铺车厢。高铁可以有效分流高端客源,从而释放出更多的硬座车厢,增加硬座数量,减少老百姓买不到低价普通票的情况。还有专家指出,高铁的运力是普通铁路的数倍,这也就意味着高速铁路要比普通铁路节省几倍的占地。即便如此,为了节省土地,我们也要把高铁修建在高架桥上。所以,修建高铁对于人均耕地紧张的中国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中国高铁的快速建设,反映了我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果断决策,用4万亿资金投入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决策的正确。中国高铁的成就本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一件盛事,但在国内外却传来了一些不同的杂音。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这些杂音背后是否隐藏着某些其他的东西,中国高铁的发展到底触动了谁的利益。
不久前,《澳门日报》发表社论说: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布了修建高速铁路的计划,显示了美国人重新重视铁路这种集体运输系统的新觉醒,彰显奥巴马打破汽车背后既得利益的禁忌,回归到以国家利益为本的思考上。在人多地少的中国,我们更应该从国家利益的层面上来研究这个问题。发展高铁将冲击航空业和汽车市场,给航空公司中短途的航线带来巨大影响,直接减少外国飞机制造公司的销售,这当然会触动有些外国公司的利益。高铁的能源消耗仅是民航与汽车的几分之一,如果与水电、风电、太阳能等低碳能源结合,将会大大减少我国的石油进口。这些道理对于那些不断用低碳问题责难中国的媒体来说,其实是再清楚不过了。但他们为了背后的利益集团,却以偏概全地把中国高铁说得一无是处。一位研究西方媒体的专家说过,千万不要小看那些受过西方新闻技巧训练的人颠倒黑白的能力。中华民族的复兴总是要面对种种的困难和责难。“大国技术”之一的高铁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也不可能不面对这样的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