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博雅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在线书架 雁鸣诗集
雁鸣诗集订阅购买

作者:王树枝
雁鸣诗集
出版机构:中国城市出版社
单价:¥36
会员价:¥36

简介:本书为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王树枝的诗集。全书共收录了120首表现广大工程建设者工作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以及珍惜生命、切莫虚度光阴,抓住每一分钟,多做几件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也有益于自己的的事情的崇高愿望。诗集名为“雁鸣”实为效仿古人,将“鸿雁”作为审美意象,传达诗人内心对温暖人生的热烈向往,和对阴暗、冷酷的激烈抗争。作为一个“工地诗人”作者真实地刻画了建设工地上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以及时而激越、时而忧郁,时而百感交集的情感世界,笔触细腻,情感真挚,许多诗篇都值得反复吟诵。

分享按钮
雁鸣诗集在线试读

 

百年老树一新枝

——读王树枝的诗有感(代序)

(2009年国庆节)

很久很久了,似乎从来也没有,专心地、认真地、完整地读过一本书。这些年来,看过的、读过的书,其实也不能算少;尤其是林林总总的企业管理书籍,书架上堆了不少。

这些包装精美、价格不菲的书籍,大都是在机场候机大厅的小书店里购买的。候机的时间有限,匆匆地看了书里面的某一段文字,觉得不错,就买了下来。回家以后,再拿出这本书来研读,往往是遗憾的,除了那一段曾经吸引我购买的文字外,似乎再也找不出更多吸引人的内容。于是乎,粗粗地翻一篇,便随手放进了书架。

尽管如此,我还是积习难改。与谁计较呢,如果自己还算是一个读书人的话,能够读到一段吸引人的内容,也算是一种收获。只是,这些一个个被包装成“管理大师”的著作者们,书中的思想与情感,与书的包装质量,似乎并不般配。我有时甚至在想,把我平时的积累写出来,说不定也闹一个“大师”头衔。

惊艳,常常在不经意间发生。这本题名《雁鸣集》的诗集,内容是如此的精彩,情感是如此的细腻,以至于这一个月来,我着魔似地阅读了一遍又一遍。我的心,似乎早已随着那一首首小诗,飞回了重庆,飞回了菜园坝长江大桥建设工程,那如火如荼的难忘岁月。

说起来惭愧。一个月前,当王树枝拿出他这本彩色打印的诗集手稿请我“斧正”时,我的微笑多少有点暧昧:好家伙,一年多时间不见,转眼就变成“大诗人”了?!接过诗稿粗粗地翻了几页,我的微笑开始变得僵硬,转而目不转睛地看了一页又一页,全然不知我的失态。好在树枝是多年的好朋友,当然不会计较。记不清看了多少页,我情不自禁地对王树枝提出,“请允许我毛遂自荐,我要为您的诗集写序!”,态度十分坚决,语气却非常谦恭。

树枝对我说,《雁鸣集》中收录的诗歌和摄影作品,大都是他在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工程担任项目经理期间完成的。这些诗歌和摄影作品,忠实地记录了那段最难忘的岁月,以及在那段艰苦岁月中,我们的拼搏与汗水,勇气与热情,苦闷与快乐,光荣与梦想。在那段紧张艰苦的工地生活中,我真切地感受并懂得了许多道理,什么是热血豪情,什么是儿女情长,什么叫思乡心切,什么叫酸甜苦辣。

您是菜园坝大桥的总监理工程师,与我们一道共同经历了那段最难忘的岁月,由您为《雁鸣集》写序,是最合适的,正是我的期望”,树枝最后对我说。

时光,似乎又回到了从前,那如歌的岁月。菜园坝大桥建设工程,这座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公轨两用提篮式钢桁梁、钢箱拱桥,一千五百个如火如荼的日子,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回忆。作为总监理工程师,从2003年底大桥桩基工程开始,直到2007年10月大桥通车,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呵护着她一天一天长大。2004年,顶住了势不可挡的特大洪峰;2005年,经历了天吊断索的突发事件;2006年,遭遇了百年不遇的高温酷暑;2007年,战胜了钢箱拱、钢桁架梁吊装合龙等一系列世界级难题。四年多时间,大桥工程经受了种种考验;四年多时间,与王树枝等一大批并肩战斗的建设者们,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当然是一个有资格为《雁鸣集》写序的人。

我与树枝,私交甚笃。《雁鸣集》中的有几首诗,在重庆时我就曾读到过。印象最深刻的那句话,“孤灯独影单杯饮,夜半倾心听天籁”,激发了我的共鸣。在那些最艰苦、最苦闷的日子里,我与树枝,常常在明月沱月黑风高的夜色下,抱一壶地道的“竹叶青”,谈诗说词。透过《雁鸣集》中的诗,我真切看到的,分明是树枝那颗孤独倔强、宽阔博大的心灵。

我想,要读懂《雁鸣集》中王树枝的诗,首先要读懂王树枝。当然,要真正读懂《雁鸣集》中的诗,还要读懂在菜园坝大桥工程建设的峥嵘岁月中,树枝的责任,树枝的拼搏,树枝的苦闷,树枝的思念,树枝的梦想,树枝的光荣,和树枝那些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王树枝是何许人也?!记得在菜园坝大桥首榀钢桁架梁验收后的庆功会上,《重庆晚报》漂亮的女记者曾向王树枝提出过这个问题。“柴禾!”,王树枝的回答非常干脆,只有短短两个字。是啊,“树枝”可不就是“柴禾”么!众人哈哈大笑,接下来却是一片静默,再接下来,热烈的掌声响起,现场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或许,王树枝就是一根“柴禾”,一根能够点燃大伙心中热情与希望的“柴禾”。“开弓后悔箭难求,泰山压顶不言愁。团队改写滑铁卢,彩虹升起映春秋。”“烟波浩淼架长虹,一钉一铆盼合拢。不临其境道辛苦,不问归期桥为重。”“征战菜桥边跨艰,击鼓破关坦途现。不虑功名花谁手,热血豪情最值钱。”透过《雁鸣集》中饱含热情的诗句,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树枝胸中火一样的热情。在明月沱制造工地的炎炎烈日下,在菜园坝大桥安装现场的似火骄阳中,那些身穿橙色工作服的“橙色铁军”,用热情、智慧和汗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奇迹。这支“橙色铁军”的主帅,就是自称为“柴禾”的王树枝。

或许,王树枝就是一根“柴禾”,一根肩负着传承“百年山桥”神圣火种的薪禾。“明月沱畔谱诗章,菜园坝上架钢梁。抛妻别子何所求?打造百年新辉煌。”这是王树枝的责任,也是王树枝的光荣。2003年12月,王树枝接到命令,风尘仆仆从润扬大桥赶到重庆。在菜园坝大桥项目现场,一位知名桥梁专家告诫他,菜园坝大桥将遭遇“滑铁卢惨败”。然而,王树枝却写下了这样慷概的诗句:“赴渝方知菜桥令,义不容辞率铁军;滚滚长江何所惧,百年山桥正年轻。”这就是王树枝,热血豪情,赤胆忠心。

或许,王树枝就是一根“柴禾”,只是,这根“柴禾”早已成为桥梁工程领域的“栋梁之材”。事实上,要真正读懂王树枝和王树枝的诗歌,还应该读懂“百年山桥”——这个承载着中国钢铁桥梁一百余年光荣与梦想的“桥梁工厂”。树枝是山桥的树枝,扎根在山桥肥沃的土壤中。无疑,正是“百年山桥”这棵“老根”,让“树枝”变成了“栋梁”。岁月悠悠,“百年山桥”让多少“树枝”变成了“栋梁”,估计已很难统计。但我坚信,王树枝一定是“百年山桥”最杰出、最忠诚的儿女。透过王树枝的诗,我们真切看到的,是山桥百余年来得以弘扬和传承的,创造的精神和无畏的魂灵。

《雁鸣集》中的诗歌,是工地上的诗歌。在远离家乡的工地上,这些身穿橙色工作服的铁血男儿,也有《思乡》的时候。在《端午节》的晚上,想念远方的妈妈;《春梦》中,见到了家乡的妻子;那《无眠》的《夏夜》里,也会想起往日的《同窗》。在月明星稀的夜晚,在寂寞、孤独的时候,《醉酒》也是常有的事。当然,工地生活也有高兴的时候,偶尔去江边《观游轮》,多么自得其乐;赶上春潮,拿着盆罐到江边《捉蟹》;在苦闷的时候,独自去《觅石》。在重庆生活的时间长了,这些没有《见识洪峰》和《见识火炉》的北方汉子,居然也学会了《打望》。呵,难忘的岁月,永久的记忆。

《雁鸣集》中的诗歌,是工地上的诗歌。只是,《雁鸣集》中的诗歌,全部采用五言和七言古体诗格式,颇有古诗、古风的味道。我对于古体诗词并不精通,但对于树枝的选择,的确非常欣赏。你想,繁忙的工地,紧张的生活,如果用近体诗形式,洋洋洒洒,自由发挥,哪里有时间呀?!

《雁鸣集》中的诗歌,我读了一遍又一遍。她是王树枝的诗歌,是“百年山桥”的诗歌,是菜园坝大桥的诗歌,也是我们桥梁建设者心中共同的诗歌。诚然,树枝是山桥的树枝,是“百年山桥”这棵“老根”,让“树枝”变成了“栋梁”。然而,他何尝又不是扎根在“中国桥梁”肥沃的土壤之上?!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中国由“桥梁大国”走向了“桥梁强国”,“百年山桥”由此也焕发了青春,长出了“新枝”。

从这个意义上说,王树枝及其王树枝的诗歌,属于“百年山桥”,更属于“中国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