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博雅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信息 > 活动 > 中国高速公路信息化研......

中国高速公路信息化研讨会召开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钱民峰发布时间:2015-04-03 14:46:00
导语:高速公路信息化再次备受关注。就高速公路自身而言,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14个省市实现了ETC联网收费,根据交通运输部安排,2015年将基本实现高速公路ETC的全国联网。就外部环境而言,伴随着“互联网+”这一概念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上,利用信息化改造传统行业成为了社会的热议话题,高速公路也不例外。日前,第十七届中国高速公路信息化研讨会暨技术产品展示会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与会代表就行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勾画...

高速公路信息化再次备受关注。

    就高速公路自身而言,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14个省市实现了ETC联网收费,根据交通运输部安排,2015年将基本实现高速公路ETC的全国联网。

    就外部环境而言,伴随着“互联网+”这一概念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上,利用信息化改造传统行业成为了社会的热议话题,高速公路也不例外。

    日前,第十七届中国高速公路信息化研讨会暨技术产品展示会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与会代表就行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勾画高速公路信息化发展趋势的轮廓。会议由中国公路学会主办、江西省公路学会协办、《中国交通信息化》杂志社承办。

    ETC功能 有望拓展至计重收费、停车场

    “ETC联网已经不仅仅是交通运输部的工作任务了,现在已写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了。”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收费公路联网结算管理中心主任王刚在会上说,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要在全国基本实现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联网。这是ETC首次出现在政府的工作报告中,说明ETC联网的巨大成效已得到广泛认可。

    截至2014年12月,已有北京等14省市的ETC实现了联网。按照规划,2015年全国将实现29个省份ETC联网。

    “目前的ETC还处于建设阶段,对于功能的挖掘还远远不够。”对于ETC今后的发展,王刚认为,未来一旦实现全国的基本联网,必定要进行数据挖掘和拓展应用,提升对车主的服务水平。

    据分析,除了量的增长,未来的ETC发展将呈现新的趋势,例如实现ETC前装、强化数据融合与多维应用、引领车联网应用等。“为实现ETC的汽车前装,一些汽车厂家已经找他们洽谈过了。”王刚透露。

    ETC有望推广到货车计重收费领域。在“计重收费分论坛”上,山东高速股份有限公司曹荣以《高速公路不停车计重收费系统研究》为题,介绍了他们在这个领域的探索。在她看来,现阶段,计重不停车收费系统设计和设备开发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已经得到了较好解决,然而,现实环境非常复杂,除技术问题外还需要关注运营管理问题,并实现管理与技术两种手段的有效结合。

    ETC用于城市的停车场管理也同样被寄予厚望。伟龙金溢(深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停车场产品线总监黄楚雄介绍说,依靠电子收费,新加坡的一个停车场公司仅一二十人,并且管理着几十个停车场、几千条出入车道。而我国的现状呢?还大量依靠人工收费。

    这种收费方式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对停车场而言,需要人员24小时不间断驻守,人力成本高,其次还存在易收费作弊、易引起纠纷等弊端。而对车主而言,停车交费费时费力。“相信在座的好多人都有着下雨天还要停车摇下窗户,伸手出去交费,衣服被淋湿一大片的经历。”黄楚雄说。因此,在他看来,停车场“联云”、ETC“进城”是大势所趋。

    专家普遍认为,车载OBU是车辆目前唯一的对外交易的接口。因此,未来的拓展应用将大大超出目前的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这一功能。

    数据挖掘 仍处起步阶段 “十三五”将初步突破

    大数据为高速公路提供了新契机。随着高速公路联网收费、联网监控的深入,路网数据越来越庞大,如何整合现有数据并进行深度挖掘,提供更加有用的数据预测,正是高速公路信息化下一步发展的突破点。目前不少省份启动了相关研究。

    “客观地讲,高速公路大数据的分析、利用还处在起步阶段。”中国公路学会秘书长刘文杰在发言中认为,高速公路的大数据在实际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逐步加以解决,例如,数据过于分散、颗粒度大、关联度不强;需要专业的大数据分析系统及强有力的集成商;行业对数据的实时要求越来越高;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亟待加强等。

    “数据挖掘或在十三五期间得到初步展开。”在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机电设计所所长盛刚看来,说数据采集是近期工作重心,大数据挖掘则是关键。

    目前路况信息还大量依靠人工报送,或者依靠一块块屏幕,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滞后,未能做到实时。近期仍需解决如何通过自动感知方式采集到准确、可靠、实用的数据这一难题。

    据分析,大数据在高速公路的应用主要可分为收费数据分析和监控数据分析。前者主要包括流量趋势分析、流量规律研究、货车运输数据挖掘、绿色通道数据挖掘、设备使用情况数据挖掘等;后者包括道路运行状态和多事故路段分析等。

    对于如何更好地挖掘数据,盛刚支了一招——“交通数据要尝试开放,真正地应用互联网思维”。

    他举例说,2009年,美国麻省交通局开放公交数据,1小时后谷歌地图出现公交车的实时定位,2天后波士顿可通过电脑查询公交信息,1周后各种免费应用都出现了,包括手机上下班倒计时系统等。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张健博士则提醒道,高速公路上除了内外场设施设备的物联网数据外,别忘了高速公路上的手机定位与移动通话数据、卫星图像数据、人口流动数据等,这些数据的挖掘对于高速公路提高服务水平也同样意义重大。

    节能减排 物联网、大数据构建智慧供电系统

    信息化也是行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推手”。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ITS中心副主任孟春雷在会上介绍了他们运用物联网和大数据实现节能的实践。

    高速公路为满足公众出行需要,设置了情报板、路灯等大量机电设备。这些机电设备沿公路带状分布,供电距离长且分散、负载特性复杂。在传统的供配电方案中,存在着若干不足,例如,需要大量使用高低压电缆,工程造价高;系统需要负载三相平衡以降低设备和线路损耗;系统无功损耗大,浪费电能。

    “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的分布式智慧供电系统,不仅可提高机电设备的节能水平,还能降低造价。”孟春雷介绍说,他们开发的智慧供电系统采用三相380伏输入,通过上端设备功率因数补偿、滤波、稳压、谐波抑制等处理后,输出660伏至3.3千伏单相或三相的合适电压,再通过电缆将电力输送到各个用电点。用电点则通过设备将电压转变成220伏或380伏电压向设备供电,例如,情报板、监控设施、道路照明等。

    采用智慧供电系统带来的直接好处是降低电缆的铺设使用量。以一段12千米高速公路全程监控为例,监控摄像头间隔1千米,路段内还有门型情报板、F行情报板、超速抓拍、车辆检测器等设备,传统10千伏供配电系统制造电缆大概需用铜9.79吨,智慧节能供电系统只需1.41吨,节约铜比例为85.6%。

    大数据应用也同样为节能提供新手段。据统计,一段100千米的高速公路近6000个监测点,每年将产生1.03TB数据,这些数据类型繁多,存在着较大的挖掘空间。

    据了解,高速公路用电节能的重要问题是机电设备的负载特性难以确定,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总结用能状态,确定负载工作状态,由此制定相应有效的电力改善措施,降低能耗。此外,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预测今后供电设备老化的规律及故障发生的大体时间,可协助管理者作出各项设备的维护季度计划,提高机电设施使用水平。

    孟春雷介绍说,他们曾以高速公路上的某供电系统进行过统计。该系统从收费站配电房为3千米内的摄像机和情报板供电,采用智慧供电方案相比传统供电方案,功率因数提高45%,无功功率降低72%。

    此外,在展览现场,也有厂商展出了太阳能风光互补智能监控系统、隧道LED智能化无极调光设备等节能型产品。

    声音

    会议安排了11个主题论坛、73场管理和技术报告,内容全面,相信能带给大家有益的启示。

    ——中国公路学会秘书长刘文杰在会议开幕式上介绍说。据介绍,自2000年首次举办以来,会议已连续举办了17届,已成为引领高速公路信息化发展的风向标和最具影响力的年度盛会。此外,会议组织的高速公路信息化技术产品展示会,吸引的厂商达170多家,代表了我国高速公路信息化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水平。

    各位厂商,不必担心,未来高速公路信息化仍具有巨大投资量。

    ——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机电设计所所长盛刚在论坛中作出上述表示。盛刚说,一些人担忧高速公路建设放缓意味着市场到头。其实这种担忧大可不必。

    首先,除了“国高网”规划外,各省都有着自己的规划,初步统计全国规划的高速公路总里程约20万公里,目前已通车11万公里,在建3万多,仍需新建6万多公里。

    其次,除了新建高速公路需要机电系统外,已建高速公路的大中修、维护市场和升级改造都需要投入。如果按照机电设备寿命5至7年计算,20万公里意味着每年3万公里的升级完善。

    最后,更重要的是,现代技术日新月异,高速公路的信息化并不局限于传统的收费、监控、通信三大业务。未来要提供优质服务,更多意想不到的信息化业务将引入高速公路。

    针对恶劣天气的影响,需要把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控制。

    ——河南省高速公路联网中心总工程师张洋在发言中介绍了“主动控制”这一理念和实践。

    张洋介绍说,大雾、冰雪等恶劣天气对车辆的安全行驶影响较大,需要把“被动管理”转为“主动控制”。他们承担的“京港澳(河南段)高速公路恶劣气象条件下公路安全运行保障技术示范工程”课题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山区公路网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工程”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主动发光诱导设施、事件影响态势研判、预报模型、分级预警与控制体系等集成创新,提高了恶劣气象条件下的交通运行与服务水平。

    数据表明,示范工程实施后,恶劣天气下交通通行效率比之前提高15%,应急物资到位平均时间缩短20%,因不良行车条件造成的封路损失大幅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