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三角“无地界”打造建港大业
今年是“中三角”战略确立之年,作为连接长三角和成渝经济圈重要城市,湖南、江西、湖北三省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充分利用支流湘江、赣江、汉江航运能力发展内河经济,着力打造中西部“出海口”,必将拉动整个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长江流域临港经济快速发展,也将为物流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
据统计,在长江干流沿岸的15个内河主要港口,位于中三角城市圈的港口占据半壁江山,包括武汉港、宜昌港、黄石港、荆州港、长沙港、九江港、南昌港等,大型综合港口码头的建设,为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不可替代的影响。
港口建设风生水起
目前,“中三角”地区现有主要港区9个,其中湖北省4个,分别为武汉港、宜昌港、黄石港、荆州港;江西省3个,分别为南昌港、九江港、鹰潭港;湖南省则是长沙港和岳阳港。如果算上其他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大大小小100多个港口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港口经济群。
记者从中交二航局了解到,今年4月左右,鄂东第一大港黄梅小池码头的主体工程完工,这也是黄梅当地开辟的第一条水运航路。目前,小池5000吨级码头主体已经建成,正在进行配套设施的施工,与之隔江相望的是江西九江市中心城区。
“码头因为24小时不停工,比计划工期18个月提前了4个多月。” 码头施工方中交二航局小池港码头项目经理吴姚平介绍说。记者所见到的两个泊位是一期工程;二期工程为占地108亩的货物堆场和办公区域,目前已基本建成;三期工程所需安装的起吊设备也已完成招标工作。据总体计划,小池港区明年7月将投入运营。届时,鄂东地区的货物可通过该码头走水路,到达武汉、上海等航运枢纽,运费仅为公路及铁路的三分之一。
随着水运在现代物流中地位的提升,中三角港口经济群还将不断扩大。
2010年开始,湖北省开始全面建设武汉新港,并且加快黄石、宜昌、荆州等主要港口和沿江其他港口的配套建设。根据规划,2010年前,湖北共建设货运泊位148个,新增货物吞吐能力4130万吨。而2011年—2020年,将建设货运泊位211个,新增货物吞吐能力6590万吨。
与湖北相似,湖南也在逐步建立标准化、专业化、大型化的内河船舶运力体系,运输船舶安全性能和环保水平明显提高。到2020年、2030年,湖南船舶运力总量将分别达到600万、1000万吨。
临港经济唱“重头戏”
“以港兴城,港城同兴,港城共动,港城一体,港产共赢”,各省的港口建设也带动了经济的蓬勃发展。
据测算,在汉江武汉段每运送一吨货物比原来节省了约15%,吸引了一大批企业增加水路运输的比重。无独有偶,位于湖北宜都市境内的枝城港作为长江中上游水陆货运的多功能、综合型、大型枢纽港口,货物运输业务主要为“北煤南运、西磷东运”,同时也承担散货、件杂货以及集装箱(罐)等重大铁水陆多式联运中转运输业务,提供全方位的船舶运输、货物、仓储代理和煤炭配送等业务服务。
长江入赣第一镇——瑞昌市码头镇,是九江沿江开发四大板块重镇之一。投资6亿元的瑞昌市长江公用港口码头,建成后将成为江西省最大的公用港口码头。一批装备制造、特种电缆、铜冶炼等重大工业项目正落户码头工业城。
据了解,占岸线2.16公里的九江港作为江西省唯一对外贸易的国家一类口岸,已发展客货运码头11座。
长沙新港码头作为长江经济带中部位置的关键节点之一,湖南60%以上的出口集装箱从这里起航。2014年,长沙港年吞吐能力354万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1.277万标箱,是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物流园区。
上一篇:湖南:首个航空驾校学费28万元
下一篇:广东:惠大高速将设9个收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