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tley高级副总裁泰德:如何让BIM更“接地气”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 从提出到逐步完善,再到工程建设行业的普遍接受,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BIM的实践最初由几个先锋国家主导,例如芬兰、挪威和新加坡等。
今年7月2日,我国住建部发布了《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进BIM应用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末,建筑行业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特级、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掌握并实现BIM与企业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
2014年,作为一个持续致力于提供基础设施工程软件解决方案的领军企业,奔特力工程软件系统有限公司(Bentley Systems, Incorporated)度过了它的30岁生日。近日《Geospatial World》采访了奔特力高级副总裁泰德先生(Ted Lamboo),除了奔特力的业务,他还介绍了一些BIM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奔特力关注哪些其他基础设施领域?
泰德:实际上,奔特力专注于通过全面的软件解决方案来推进基础设施的发展,这些解决方案中会跨越多个领域。服务对象也包含多个行业及部门:石油、天然气、化学加工、采矿、金属、供水和废水的收集、发电、海洋工程、运输等等。
智慧城市是地理信息产业的潜在市场之一,奔特力如何抓住这个机会?
泰德:BIM和创建智慧城市是分不开的,因此,多年来奔特力都努力改善BIM水平,这在智慧城市的设计、建造和运营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我们去年发布的基于OpenRoads的地下管线工程服务(SUE),SUE可以提供一体化的地下设施网络工程管理,包括水、雨水、天然气和电力服务。
它能为3D建模、交互式检测、功能一致检查等提供多源数据的汇总信息。通过提供功能强大的软件工具和丰富的内容,可以对地下的施工区域快速生成高精度、智能的3D特征模型。
另外一个最近的例子就是我们的实景建模软件Acute3D,它可以用普通数码照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自动创建高分辨率的3D模型,这些高真实度的模型可以直接作为设计和施工建模的基础。目前,巴黎、东京、墨尔本、斯德哥尔摩等几个城市都已经开始应用。
现在有哪些国家在政策上大力推动BIM应用?
泰德:北欧国家,挪威、丹麦、瑞典和芬兰早在2005年就颁布了BIM相关规定;2011年,新加坡建筑管理署(BCA)发布了新加坡BIM发展路线规划,政府部门在所有新项目中必须带头提出BIM需求。BCA还鼓励新加坡的大学开设BIM课程,为毕业学生组织BIM培训课程,为专业人士建立了BIM专业学位。
英国早就在这上面尝到了甜头,他们利用BIM技术节省了20%的成本。英国和新西兰政府都规定,所有政府项目必须使用第二级别的BIM技术。包括法国、西班牙、德国在内等国都在加速推进BIM的使用。BIM在印度也将大规模展开应用,它将助力印度政府的“100个智慧城市”项目。
格雷格·奔特力(Greg Bentley,奔特力CEO)曾说过,很多像中国和印度这样的新兴国家推动着奔特力的发展,他们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泰德:其实我们很久之前就开始关注新兴市场,1998年奔特力开始进入亚太市场。新兴市场的投资机会主要体现在运输上,尤其是在大城市,这些地方需要更多的发电厂和炼油厂来满足日常电力以及汽车燃料的需求。但是新兴市场并不具备成熟市场那种获取数字信息的能力。事实上,新兴经济体的增长率高于发达国家。尤其是中国,每年都在建造大量的电力基础设施。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需求正处在爆炸式增长阶段,奔特力提供的整套软件将为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保障。
正是看到了这种需求以及未来巨大的发展空间,2006年,奔特力宣布将亚洲总部设置在北京。其在中国的客户主要分布在电力、钢铁、铁路、测绘、建筑设计等领域。
今年1月,奔特力宣布推出面向中国用户的完整变电站结构解决方案,此解决方案将帮助中国用户更好地满足对电力的巨大需求。以广东清远抽水蓄能电站为例,使用传统的手动电缆长度统计及最优路径的选择工作量较大并且误差较大,极易导致桥架资源的浪费。通过奔特力的软件服务,减少了80%的电缆路径选择及长度统计工作量,避免了项目实施过程中90%的设计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