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博雅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一带一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逻辑提速人民币国际化

提速人民币国际化

来源:北京商报发布时间:15.09.23

 从10月24日中国牵头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即“亚投行”)之后,人们将北京APEC(主题之一即为基建)、金砖银行、“一带一路”、高铁推销员、核电外交、中欧蜜月等串联在一起,一个有关中国战略的宏大叙事便浮出水面。

  马歇尔计划帮助欧洲走出衰退,美国自身也实现了市场与美元的双赢。借助于历史上马歇尔计划的鼎鼎大名,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让国人肾上腺素上涌。简单说,就是富裕的外汇资产和资本输出开道,伴随着过剩的基建产能输出,以及中国自认业已成熟的高端技术、装备出海。运气好的话,人民币国际化也是能够提速的。

  这是一个符合想象的计划,不能说没有,也不能说有,水至清则无鱼。只做不说,轻舟好过万重山。不管有没有,两行、“一带一路”是真实存在的,中国将成资本净输出国是真实存在的。

  亚投行和“一带一路”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战略平台,前者携手金砖银行提供资金支持,后者成为这些资金流向的广大腹地。“一带一路”腹地上的国家,或为结构亟须升级的发达国家,或为基础设施兴建无力的新兴市场,铁路、公路、电力、电网、通信以及港口等领域,确实是一个资本的需求敞口。QE退出之后,流动性缩减,中国资本输出的时机即使不是雪中送炭,至少也不讨嫌。

  做得好,这是双赢。对方输入资本完成产业和结构升级,中国在输出资本的过程中发展壮大高铁、核电等高端产业,也是升级。林毅夫在《新结构经济学》里提到,经济发展的本质是产业不断调整和升级的过程。产业升级是在“无数微渺的个体、企业在为自身福利而不计血汗代价的冒险犯难、拼死努力中形成的”。但也正是由于这些无数微渺的企业无法解决基础设施、金融、法治等影响交易费用的企业外部环境的改善,所以需要“因势利导”的政府。抛开华盛顿共识的偏见,政府和市场并不是二元对立,政府就在市场之中。

  向西看(广义来看,外延应扩至非洲和拉美地区),是中国一个很大的战略思维转移。多年来,中国深耕亚太。在2013年,中国与APEC成员贸易额已占对外贸易总额60%,中国实际利用外资的83%和对外投资的69%都是与APEC成员之间进行。这也可以视做是一种对APEC区域的外贸依赖,是把过半的鸡蛋放在APEC区域的篮子里。一团和气的时候,便是双赢。当气候微凉的时候,就面临着船大难掉头的风险。

  2012年以来,中国的主场外交和先发战略明显多了起来。这是好事,应激型的外交总归是太过被动。对冲TPP压力,在亚太之外多一块腹地,多一分庙算。如果历史是这样推演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成功,对于我们自身而言,需要实现两个期许:获得出海便利的不应只是国资。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分散压力和风险的同时,我们也要迎难而上,以开放倒逼改革,将我们自己的自贸区做成了。如此,我们的企业才有竞争力,才能在出海中保持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