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建欲在深圳试水千亿元PPP产业基金
7月9日,深圳市政府和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交建)签署《深化全面合作协议》,中交建欲在深圳发起设立千亿元人民币规模的城市轨道交通PPP产业基金
时隔不到两个月,国内第二支千亿元(人民币,下同)规模的城市轨道交通能PPP产业基金就呼之欲出。
7月9日,深圳市政府与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交建)签署了《深化全面合作协议》,双方欲以产业、科研、招商、投资为重点,资源共享,在重点领域开展“立体化”合作。
根据合作协议,中交建近期计划在深圳推出三大动作:其一,设立国际业务总部,代表中交建承担海外业务窗口、项目投资、金融交易和结算中心等功能;其二,发起设立千亿规模的城市轨道交通PPP产业基金;其三,设立具有独立法人的深圳平台公司,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城市综合开发、房地产开发、财务融资及金融服务等。
此间,尤以千亿元规模产业基金项目最吸引眼球。
对于这一PPP产业基金的资金、运行管理模式等问题,中交建执行董事傅俊元回应界面新闻记者时仅表示,目前刚刚签署相关协议,关于基金的具体形式、操作、运营等暂时还没有公布。
截止至7月10日下午6时,中交建的官方网站对于此次与深圳合作的官方报道,也只提及“发起设立千亿产业基金”,未见详细信息。
PPP,即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该模式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
深圳市都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薛博此前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国家大力推广PPP的原因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适应新型城镇化的历史任务;二是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尤其是地方债压力;三是经济下行压力;四是探索深化我国国家的治理制度,实行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深化改革,实现包容性增长,探索混合所有制。
据中国工程网介绍,PPP模式首先由政府针对具体项目特许新建一家项目公司,对其提供扶持措施;然后,项目公司负责进行项目的融资和建设,融资来源包括项目资本金和贷款;项目建成后,由政府特许企业进行项目的开发和运营,而贷款人除了可以获得项目经营的直接收益外,还可获得通过政府扶持所转化的效益。
此前的5月26日,国内首支千亿规模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PPP产业基金在上海诞生,该基金即服务于地铁建设领域。
该基金由绿地集团、建行总行等牵头发起,总规模为1000亿元,分期发行,首期规模240亿元,期限为5+3年,采取“项目投融资+设计施工总承包+物业综合开发+运营管理”的PPP模式合作建设,并优先以绿地集团地铁项目为主要投资对象。
PPP模式在深圳的轨道交通建设领域也并非特例。
根据界面记者了解,深圳地铁6号线项目是深圳在国家发改委PPP项目库的唯一项目,由深圳地铁集团与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下称港铁公司)共同组建项目公司,负责建设和资源开发,特许经营6号线30年。
深圳地铁6号线,起于深圳北站枢纽,终于松岗站,全线长37.7公里,设车站20座,投资概算为185亿元,去年被确定为我国首批80个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营运的示范项目。
在国家发改委的PPP项目库里,界面新闻记者查询到,地铁6号线项目中,政府参与方式为“特许经营”,拟采用的PPP操作为“BOT模式”。
在深圳的轨道交通建设领域,特许经营是近期融资的新方式。目前正在运营的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就采取此模式,由港铁公司以BOT模式投资建设。根据有关协议,港铁公司拥有30年的特许经营权,30年满后将无偿归还深圳市政府。
所谓BOT(Bulid-Operate-Transfer)即“建造-运营-移交方式”,实质上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的一种方式,以政府和私人机构之间达成协议为前提,由政府向私人机构颁布特许,允许其在一定时期内筹集资金建设某一基础设施并管理和经营该设施及其相应的产品与服务。
根据深圳市政府的公开信息,深圳已建成由5条线路组成的轨道交通网,里程达178公里,成为国内第四个地铁网络化运营的城市,但轨道交通三期建设的总资金规模巨大,需求约为2000亿元。
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指出,深圳正引进社会资本建地铁,开发轨道交通周边物业以反哺地铁建设,同时也在财政资金、土地资源配置等政策方面给予倾斜,优先给予保证。
中交建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特大型国有企业,亚洲最大的国际承包商、疏浚企业和港口机械制造商。早在深圳特区建立之初,中交建便参与特区开发,参建项目包括盐田港、蛇口工业区等。
中交建在2014年度年报中称,“公司市场开发稳中有进,将投资业务与PPP投资模式相结合,取得了良好成效。”
按照项目类型划分,该集团2014年在中国大陆投资业务新签合同额为人民币1006.88亿元,BOT类项目的新签合同额达581.04亿元,占投资类项目新签合同额的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