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古堡风云际会
靖边的农村路一直走在全省前列,政府、群众、私营企业争先投资农村路建设,早在2008年,全县82%的行政村实现通畅(铺了油面),目前达到86%的通畅率,100%的通达率。因此,近几年的着力点在农村路的养护上。五年前我在靖边写下“四里长涧羊羔羔山,好路出在靖边县”,这里就成为我挂念的地方,数次找借口来靖边采访就为走一走那些农村路,路上丰厚的人文遗产与自然风光留给我美好的印象,使我一直认为靖边是陕西最美的地方。
靖边诸多魅力农村路中两条最为经典的路,就是五(台)杨(桥畔)路和张(家畔)巴(图湾)路。五杨路从县城向东,一路与长城并行,途经龙洲古堡,丹霞地貌与风电站,人文风景与自然风貌交相辉映。张巴路全长52公里,一路向北通往大夏都城统万城,再西行4公里到内蒙乌审旗的巴图湾,回程从黄蒿界进入包茂高速,北可上榆林,南可达西安。
五杨路一开头就牵着长城,从五台到甘沟村,这条农村路与明长城并行,延绵的长城就在身边穿行,时而关内时而关外,看牧羊人在长城脚下放羊,夜里,羊羔就歇在那些长城墙体废弃的窑洞中。龙洲堡是陕北长城三十六营堡中的佼佼者,被红色的山峦与碧绿的深涧环抱,洁白的电力风车在山巅转动,落日余晖将龙洲丹霞地貌染成灿烂的金色。继续东行,杨桥畔周边是历史遗迹的营中集,这些年考古专家在这里发现大规模的汉墓群,汉代古城宥洲城遗址,秦直道所经的阳周古城遗址。我看到的汉墓墓道已被封闭,墓口处仍然堆放着出土的汉砖,带有绳纹的汉瓦碎片俯拾皆是,杨桥畔镇政府的同事说他曾与考古人员进入墓室,看到新鲜如昨的汉代壁画。当年秦始皇推行郡县制,以郡统县,初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后为四十八郡,汉继秦制。秦汉时的“上郡”就在今天榆林南部,历史地理学家王北辰认为上郡所辖阳周县应该位于靖边境内,这座古城与重大历史事件紧密相关,是秦汉抗击匈奴的前线,修筑秦直道的蒙恬将军被二世赐死于阳周。从杨桥畔走乡村路到高家沟乡,可达另一处长城营堡--清坪堡。短短28公里的五杨路,真可谓塞上文化的明珠。靖边县城正南方还有依山而建、易守难攻的镇靖堡,范仲淹曾在此写下千古名篇“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东晋,五胡乱中华,中国的北方先后建立起十六国,迫使东晋退守汉淮以南,榆林地区成为风云际会的政治舞台。在今天的靖边北境,公元413年匈奴铁弗族赫连勃勃趋民十万筑统万城,国号为“夏”,史称“大夏”,与北宋时党项人在宁夏甘肃地区建立的“西夏”相区别。赫连勃勃利用秦直道的优势,长驱南下,直捣长安,在灞上称帝,占有了秦岭以北的广阔土地。431年,夏被发起于青藏高原的吐谷浑所灭。从张巴路去统万城,一路大漠风光无限,途经海则滩乡农业基地,大片粉色的荞麦花正在盛放,现代化的农业喷灌设备成为田野一景。52公里的张巴路由5位养路工养护,他们是路边村落普普通通的村民,精心养护着家乡的道路。靖边县将全县农村路分为四个片区经管,日常养护交由专业养护公司负责,公司对养路工采用承包责任模式,充分发挥养护工、地方与交通部门各方的优势。从这些道路上,可以看出靖边农村路等级较高,红砖铺就的排水边沟整洁牢固,在毛乌素沙漠的边缘奉献给行旅赏心悦目的路域绿化。靖边县已创建了1050公里农村路示范路,占到农村路总数的三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