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博雅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修一条通向幸福的路——交通扶贫这十年村路修好后的六个期盼

村路修好后的六个期盼

来源:中国交通报社 何其伦发布时间:14.10.13

    四川省达州市地处川陕渝鄂四省市结合部,属老少边穷地区。近年来农村公路无论是量还是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外出务工者归乡后竖起大拇指惊叹:原来悬崖绝壁“鬼见愁”、“蛇倒退”,“山高石头多、出门说爬坡;挑起无法歇、背起无法搁;三步两打杵、肩挑与背驮”,而今沥青(水泥)路直通家门口。
村路有了巨大的变化,但当地村民仍有六个期盼。

一盼提高抗灾能力

  目前,达州市公路通车里程2.6万公里,其中县道2612公里,乡道4219公里,村、社道18129公里。所有乡镇通沥青(水泥)路,通客车率达98%;建制村通公路率达100%,通沥青(水泥)路率达80%。

  达州地处秦巴山区,属典型的山地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地质地形复杂,抗灾能力弱,沟壑纵横,山高路险。村路或沿河、或临崖、或依山,每年汛期道路水毁频繁,近7年连续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公路直接损失达76亿元。村民盼望村路能提高防灾抗灾能力,达到设计标准,路面宽度、坡度、平整度要适当。

二盼明确管养责任

  农村公路不少处于“有人修,无人养”的困境,养护资金与人力不足,部分路段失养、弃养、漏养,不到设计使用年限就严重损毁。随着农村机动车辆增多,这一问题日益凸显。四川达县交通运输局局长说:“破解农村公路管养,关键要明确养护资金从哪儿来,人员怎么配、谁来监管”。村民盼望所在乡(镇)村要有专人管、专人养,有奖惩约束机制。

三盼村民赶场有车坐

  农村出行有一定的规律,赶场时人多,平时人少,晴天人多,雨天人少。村民期盼打破“一车一线”模式,可实行“一车多线”,既可满足群众出行需求,也可缓解客运企业和车主“吃不饱”的尴尬。

四盼设置山区会车道

  山区公路大多坡陡弯急,路面狭窄,有的路宽仅有3.5米,会车错车十分艰难、危险。达州万源、宣汉、渠县、达县属山区,修路因财力问题难以设置满足运输需求的会车道,有时车辆遇到超载车,进退两难,退两公里左右,谁也不愿意,谁退谁冒险。因此,村民和驾驶员期盼村路能够增设会车道,对新修村路要考虑设置“会车道”。

五盼村路连村到户

  现在村路大多修到村,很多农民迫切期待把水泥路铺到家门口,村民盼望机动车可以开到家,停到自己的院坝里,货拉到自己家门口,这样免除再转运之虞。

六盼不再修“裸路”

  农村往往是路通了、路面好了、事故却多了。这主要是道路安保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跟不上建设的步伐,大量村路是无信号灯、无标志标线和防护设施的“裸路”。有的即使安装了安保设施,也存在被盗现象。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的驾驶员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和速度控制,开快车、开“英雄”车,尤其是交通安全标志的“缺席”,让个别司机产生了“裸路就可狂奔”的想法,致使交通事故易发多发。

□编后

  村路修好了,四川达州村民对村路发展有着更多的期盼。

  近年,我国农村公路建设投入大,收获多,通公路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99%以上。在出色地完成大规模建设任务的同时,如何能够实现农村广大群众“畅、安、舒、美”出行,这张考卷摆在了各地政府和交通行业面前。

  这张考卷上,写满了农村广大群众热切的期盼。村路设计之初要考虑群众的出行需求、生产需求、安全需要;修建之时要保质保量,不能“缺斤少两”;建成之后要有人养护,加强监管。除了目前县政府承担农村公路建设主体责任,省、市两级政府,乡政府,甚至包括村委会,都应有更多的责任和担当。而其中涉及的建设资金筹集和后期养护亟需落到实处。

  根据2013年中央1号文件的精神,交通运输部提出,继续积极推进以西部地区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为重点的通达、通畅工程建设,稳步推进东中部地区县乡公路改造、连通工程建设,加大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安保工程建设和渡口改造力度,提高农村公路的抗灾能力和安全水平……

  更多的行动正在展开,答卷将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