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职工陈兴菊的保通故事
参与运送灾民群众、救援队伍和救灾物资这些天,我被一群群路边的保障人员感动着,他们虽不像解放军、医护人员一样能冲到一线抢救灾民,但如果没有他们,大批的救援人员和设备就无法顺利到达灾区,伤员更无法及时得到救治。陈兴菊,就是救灾路边保障队伍中平凡的一位。
陈兴菊,一位50余岁已经退休好些日子的昭通巧家县道路运输管理分局副局长。本该安享晚年的她,在得知昭通“8.03”地震消息后,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她深知此时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人少事多,救援运输生命线耽搁不起半点时间,她第一时间向在了30多年的单位领导主动请缨,强烈要求参与到道路运输应急保障和运输保通工作当中。单位领导在感动的同时也担心她年纪大、任务艰巨怕吃不消,已工作的儿子也告诉她,灾区余震不断、暴雨常至、危险重重,让她认真考虑。她却执着地说:“我在巧家生活和在运管工作了一辈子,对这里的情况最熟悉,论资历论辈分论经验都应该我先上,这也是作为一名老干部最起码的觉悟和责任。”就这样,她在地震发生当天几小时后又回到了身穿蓝制服、对讲机的运政队伍中,并于当晚就和局班子一道共同研究道路运输应急运力组织保障等相关工作。
按照地震应急预案和交通运输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安排,巧家县道路运输管理分局承担组织调度道路客、货运输应急运力运送救灾物资、救灾队伍及群众,客运站秩序维护和受影响班线调整,协助道路运输保通等重要任务。作为局领导小组副组长,陈兴菊又主动要求具体带领一个工作小组到一线承担最繁重复杂的工作。根据当地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安排,她带领的纠察保通组负责承担巧家县受灾最严重的包谷垴乡要道口路段通往该乡红石岩、新坪、青山、红菁、周家坪等各村重灾点道路保通工作,该路段是通往上述几个重灾点的唯一救援生命线,路段不远十几公里即是地震后形成的牛栏江红石岩堰塞湖所在,也是堰塞湖排险和周边救援的必经通道。
山区道路原本就狭窄,地震后又损毁严重、落石不断、雨路湿滑,加之部队、消防、武警官兵等救援车辆,医疗救护车,政府各部门工作组车辆,各民间组织救援队及企事业单位自发前往救助车辆,灾民家属回乡探亲车辆,运送和转移灾民、群众、救援队伍、志愿者及救灾物资车辆等,各类车辆蜂拥而至。一度使原本连车辆调头之地都难找的道路拥挤不堪。但生命救援线耽搁不起半点时间,快一秒钟就多一份希望,陈兴菊一直对队员和过往社会车辆驾驶员这样念叨着。为保障灾区交通畅通,为生命让出救援通道,包谷垴乡通往各重灾村社的路段从交汇口要塞处,就实行军地双方交通管制。最初几天小组队伍人员少,她就将自己分成黑白两班,将队伍住宿地点搬到最易堵路段路边村民的简易房中,困了就抬个小凳子靠在墙边或扒在桌上小睡一会儿,饿了就让队员给她顺带一个盒饭。他们这个小组人员有来自高速交警支队、当地交通管理部门、巡特警、武警、部队等省、市、县三级部门的人员,大家互不相识、互不隶属,但看到陈组长这么大年纪的老干部还处处以身示范,而且是派驻乡村各保通小组中唯一的女同志,对当地情况又十分熟悉,指挥科学、安排合理,组员们都十分敬佩,积极配合和全力工作。交通管制,原则坚定,纪律性强,容不得半点情面。对于无关的社会车辆,她坚决劝返;对于热心自发前来参加地震救灾的各类民间组织救援车队,她发挥女同志的优势,苦口婆心说服大家服从安排;对于国家部委、省市各部门指导组等无通行证的车辆,她也毫不留情的给劝回去。在做好交通管制和保通工作的同时,她还组织队员和群众遇到落石堵路则清理,遇到救灾物资卸货就一起搬运,多次运送救灾物资的驾驶员,俨然和她成为了老熟人。同时她还凭借多年的道路运输管理经验,指导和帮助新进运管干部完成各项客、货应急运输保障、运力调派,救灾物资堆放场地协调,卸货力量组织等任务。地震以来,她没能完整睡过一晚,没洗过一次热水澡,没回过一次家,没能家人见过一面。
她就是这样坚守着、屹立着,把无限的爱献给灾区的老乡群众,只为了灾区与外界的路畅通、心相连。